新華網太原3月23日電 23日,山西宣布了對呂梁市、交通運輸廳兩個班子干部的調整提拔使用情況,并對其進行任前集體談話。有分析人士認為,山西此舉有著重要意義,標志著在經歷“系統性、塌方式腐敗”之后,山西基層重建的新進展。
“對呂梁市、省交通運輸廳兩個班子干部的調整是新的省委常委班子第一次提拔調整使用干部,在全省具有重要的示范性、導向性,全社會高度關注。”山西省委書記王儒林在當日對新任省管領導干部談話時這樣表示。
2014年,山西發生“系統性、塌方式”嚴重腐敗,金道銘、杜善學、令政策、陳川平、聶春玉、白云、任潤厚等多名省級領導干部落馬。山西省紀委數據顯示,2014年處分市廳級干部45人、縣處級干部545人,全省累計處分違紀黨員干部15450人。
“山西省管干部空缺近300名。如何選人用人,這是我們面臨的最棘手的問題。”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王儒林透露山西有3位市委書記、16位縣委書記、13位縣長崗位空缺。
王儒林表示,這些崗位不能長期空缺,“但也不能今天提上來了,明天又進去了”。
如何破解選人用人難題?為此,山西省委召開了7個座談會,做了大量工作,形成了3份操作性比較強的文件,形成了“三個一批”(甄別處理一批不廉潔、亂作為的干部,調整退出一批不勝任、不作為的干部,掌握使用一批敢擔當、善作為的好干部)選人用人標準,并在呂梁市、交通廳進行試點。
據了解,山西省“系統性、塌方式腐敗”在呂梁市和山西省交通廳體現得尤為明顯。山西被立案調查的7名省級領導干部中多數與呂梁有關系,3名省級干部曾在呂梁工作,其中2人曾任市委書記。
王儒林說,在此次選拔的過程中,相關部門嚴格執行有關紀律要求,以“零容忍”態度對待違反組織人事紀律的行為,“到目前為止沒有發現一個跑官要官和說情打招呼的”。
王儒林說,把干部選出來、用起來,只是建設高樓大廈打了個基礎,要把更大的力氣下在干部的日常教育監督管理上,最大限度地預防“提拔后生病”,真正管到實處。
山西省紀檢委特邀研究員、山西財經大學副教授韓永紅認為,實現政治生態弊革風清,一方面要建章立制,用制度管人;另一方面還是要選好人。此次呂梁市和交通廳的干部任用只是一個開始,在今后除了大力挖掘本地本部門優秀人才之外,還應該不拘一格降人才,讓更多德才兼備之人脫穎而出。(記者 葉健 王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