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搶到紅包沒有?”春節到了,這句話成了大家見面和網上聊天時最流行的問候語。今年,搶紅包儼然成了過年的“新風俗”,眾多市民盯得眼發花,搶到手抽筋。有人調侃說,“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我和你在一起,你卻在搶紅包!”發紅包,這種傳統的過年習俗,逐漸被網絡時代賦予新的含義。
戳了半小時,搶到6塊錢
發紅包的主力軍當然是各大網絡運營商。
微信方面稱,春節期間將聯合各類商家推出春節“搖紅包”活動,送出金額超過5億元的現金紅包,其中單個最大紅包為4999元,另外還有超過30億元的卡券紅包。手機QQ團隊也公布了今年春節前后的紅包發放辦法:廣邀各路大牌明星、土豪企業一起給大家發放“明星紅包”和“企業紅包”。從小年夜到除夕,QQ發放的紅包總額將高達30億元。
18日上午,記者打開手機上的支付寶錢包,手指懸在手機屏幕上方,隨時準備點擊跳出來的“紅包小人”。10時整,手機屏幕上跳出一些紅包樣式的卡通小人,帶著“戳我呀”、“快來嘛”、“你點不著吧”等字樣,不停地在屏幕上跳動。
記者發現,支付寶搶紅包類似于“打地鼠”游戲,不停地戳畫面上的小人,就有機會搶到紅包。幾分鐘后,記者就感覺眼睛發花。20多分鐘后,終于戳中了一個紅包——6元的“快的打車”代金券。本來覺得這樣的成果實在不好意思說出去,打開朋友圈才發現,這個成績已經相當不錯了。
搶紅包就是搶快樂
相比之下,朋友們在微信圈中發放的紅包更加受歡迎。“發紅包啦,趕緊出來搶了,先到先得。”長沙市民伍坤告訴記者:“這幾天微信群里最熱火的活動就是搶紅包。雖然發出去的都是小數額的紅包,卻能活躍氣氛,聯絡感情,大家都比拼誰的運氣好。”他說的這種群紅包,是將一個紅包分為幾份,分享到群里,搶到紅包的人隨機分配。
“最近一直在刷朋友圈,和朋友們互相發放紅包,圖個熱鬧,不能只去拿別人的紅包 。”市民李方告訴記者,雖然每次刷的紅包只有幾塊錢甚至幾角錢,但感覺還是很開心很好玩,也拿出100元錢放到網絡紅包里,朋友能拿多少看運氣了,完全圖個樂。
搶紅包為什么這么吸引人?市民姚女士的一席話道出了原因,她告訴記者:“這次活動讓我想起了小時候參加游樂園爭搶獎品的時光,雖然獎品不值錢,但爭搶過程中收獲的快樂是很多的。所以發紅包在我看來就是一種社交行為,讓我和朋友們之間有了互動,感受到節日的喜慶,與其說是搶錢,不如說是搶快樂,把它看為一種游戲更合適。”
別為了搶紅包當低頭族
長沙市社科聯主席賀代貴認為,贈送紅包之所以能夠“發酵”出年味,完全是由于這一傳統習俗附加著一種特殊的文化儀式感。中國民間相傳,紅包最早起源于家家戶戶過年時放置于門口的一塊紅磚,以祈求新年好運。由此可見,紅包的真正價值在于它所承載的美好希望。如今,親朋好友以網上發紅包、搶紅包這種最新的方式互贈祝福,送出的是對更融洽的關系和更幸福的生活的愿景。
他也提醒,如果年輕人為了搶紅包而當低頭族,那無疑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回家放下你的手機,多陪父母和孩子聊聊天、說說話、玩玩游戲,才是對親情更好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