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市莊山路5弄11幢。該樓被評為D級危房,與塌樓小區僅隔400米左右。
“奉化塌樓事件”追蹤
浙江奉化塌樓事件發生后,陸續有消息爆出,坍塌居民樓的開發商和施工方均已難覓。據了解,開發商奉化市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營業狀態為“吊銷非注銷”,施工方象山第一建筑公司則于上世紀90年代被分拆為四家建筑公司。此外,塌樓小區去年曾因臺風浸水,業內人士分析,該狀況或加速樓體老化。目前,官方暫未公布事故原因,事件仍在調查中。
當地屢現危房
奉化塌樓事件之前,當地已出現過類似事件。2009年9月5日,奉化市錦屏街道南門社區一幢5層居民樓突然倒塌,所幸之前住戶已全部轉移,未造成傷亡。
此外,奉化市還存在多棟D級危房。莊山路5弄11幢與居敬小區29幢僅隔400米左右,已被鑒定為D級危房,居民已搬空。
在奉化城區內居民樓連現危情,也引起周邊居民出現擔心情緒。昨日,居敬小區32幢某住戶表示,雖然自家未出現墻體開裂,但與29幢為同一開發商和建筑商,非常擔心未來會出現類似事故。
2013年12月17日,奉化市建設局官網發布消息稱,2013年該市“共有在冊CD級危房152幢(處),面積29630平方米,其中城鎮CD級危房34幢(處)。”
奉化危樓險情頻發,頗令政府頭痛。2013年2月7日,奉化市已成立危舊房屋排查解危工作領導小組。奉化市新聞辦昨日稱,目前,當地政府已對全市的危舊樓房進行緊急排查。
開發商施工方難覓
1987年起試行的《民用建筑設計通則》規定,重要的建筑和高層建筑耐久年限為100年以上,一般性建筑耐久年限為50至100年。
此次事故中,倒塌的居敬小區29幢樓壽命僅20年。這座短命的居民樓,已經難以尋覓當年的開發商和施工方。資料顯示,兩者一吊銷一分拆。
該樓于1994年7月竣工。其開發商為奉化市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該公司成立于1992年,目前已處于“吊銷非注銷”狀態。奉化本地一建筑從業者對南都記者稱,該公司成立目的,主要為推進城區內的舊城改造。
塌樓的施工方為象山第一建筑公司。據媒體報道,該公司已于上世紀90年代分拆為浙江建安實業股份公司、宏潤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寧波聚實建筑有限公司和象山縣浙東建筑工程公司四家公司。
該樓設計方為奉化市建筑設計院,奉化市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站則為建筑質量主管單位,兩單位均拒絕接受采訪。
此外,該樓建設期間,當時國內尚未建立監理制度,故無監理方。
業內人士分析塌樓原因
居敬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稱,去年臺風“菲特”入境奉化,居敬小區多幢住宅樓被淹。在臺風發生后,該樓居民找居委會投訴墻體開裂,并通過某公司進行鑒定,鑒定其為C級危房。
居敬小區29幢樓3單元某住戶對南都記者稱,入住該房屋20年來,近年才出現墻體裂縫,但并不嚴重。臺風“菲特”之后,墻體裂縫才變得嚴重。
2014年1月17日,浙江省建設檢測有關部門出具質量檢測評估報告,稱居敬小區29幢出現“鋼筋銹蝕受力彎曲、多處墻體裂縫且部分裂縫已屬貫穿縫、房屋部分墻體的磚受壓已出現斷裂、樓面預制板縫隙增大、局部粉刷層脫落。”
據建筑行業業內人士分析,類似磚混結構建筑,如長期浸水,恐將加速樓體老化,“有可能浸水時間長了,導致磚的耐久性不夠,喪失承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