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農業局搬到了居民樓(右)辦公。 央視截屏
“貴州黔南18政府機關去哪了?”追蹤
不到一個月時間,無論新舊,18家州直單位被全部拆除,一些新裝修的辦公大樓也未能“幸免”。最近發生在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拆遷風暴”,引起社會關注。到底是什么導致一場如此集中、短期、不計成本的“大拆遷”?
政府單位搬進商貿城居民樓
近日,有媒體曝光位于黔南州府都勻市的18家州直單位10天內全拆,包括一些新裝修沒多久的政府部門大樓。目前各單位東一家、西一家,散落在都勻市各個地方租房辦公,有的搬進商貿城,有的搬進了居民樓。
“大樓今年2月份開始裝修,花費31.5萬元,6月22號裝修完搬進去,9月25號就搬出來了。”黔南州旅游局局長伍曉紅說。
據了解,在州旅游局老辦公地點都勻市環東中路,原本聚集著計生、民政、人社等政府部門,現在已成為一片廢墟。
“大概是今年六七月份,州里開會就吹風說我們可能要搬遷,但一直沒確定具體時間。”黔南州計生委主任胡先明說:“8月20日接到口頭通知,9月2日州里正式發文,要求在9月20日之前搬走,我們提前三天完成。”
記者采訪了解到,一些州直機關另選址修建了新的業務用房,還有不少單位將在片區整體改造后重新選擇辦公場地。
規劃批復后5年間陸續建不少新房
為什么大樓裝修好了、新房修起來了,政府又開始搞拆遷、搞舊城改造?答案和一個“遲到”5年啟動的城市規劃密切相關。
據央視報道,在一個名為都勻市馬鞍山棚戶區改造項目簡介的公示欄里,記者看到:州委、州政府一聲令下,馬鞍山棚戶區改造項目十天時間,搬遷拆除州級單位18家,面積2.3萬平方米,拆除1.4萬平方米。
據了解,早在2008年7月7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就對《都勻市城市總體規劃》作了批復,規劃中的馬鞍山片區是郊野公園,南沙洲片區是綠地公園。
由于拆遷等問題的困擾,這個規劃多年來未能啟動。5年間,“紅線”內又陸續新建、裝修了不少房子。
黔南州州長向紅瓊說,為執行規劃,今年11月,根據貴州省住建廳《關于同意黔南州都勻市馬鞍山片區城市棚戶區改造項目納入2014年計劃的批復》,都勻市啟動了以棚戶區改造為主抓手的舊城改造工作,統一規劃,連片實施。此次拆遷的州直機關,都處在這個規劃區域內。
“建綠地公園,不是我們心血來潮,而是落實省政府批復的規劃,有利于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為群眾提供更多休閑娛樂健身活動場所,擴大學校用地,改善交通條件,消除安全隱患。”黔南州州委書記龍長春說,“我們也是在做了深入調研后,才下決心啟動這個規劃的。”
處置
緩建棚改項目 公布機關詳址
“馬鞍山片區主要是州委州政府和州直機關所在地,也是危舊建筑最為集中、規劃建設較混亂的區域之一。我們希望政府部門能帶頭示范,因此第一個推動的改造項目就是馬鞍山。”向紅瓊說。
“必要的拆遷是需要的,但政府應掌握好節奏和方法。”市民彭春芳對記者說。采訪中,和他一樣想法的市民不少。
“對于那些新裝修使用沒多久的房子,按照規劃能改造為配套用房當然更好。”龍長春說,“但是,局部矛盾遭遇整體性矛盾,我們也只能痛下決心,這是發展中必須付出的成本。”
據中新網報道,對于舊城改造中出現的問題,黔南州委、州政府決定緩建馬鞍山和南沙洲公園項目;對已拆除辦公樓的單位,搬到州公安局老辦公樓辦公;對暫時不能回遷的單位,黔南州將利用本地媒體發布各政府部門辦公地址公告,方便群眾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