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河南省人大常委會環資工委和省環保廳就空氣污染防治工作在鄭州進行檢查時發現,還有部分燃煤鍋爐未拆改。居民不挨凍容易,呼吸新鮮空氣難。
上午9時,檢查組來到位于鄭州市順河路的黃委會。燃煤鍋爐前的空地上,工人們正在忙著鋪地面,為堆放燃煤做準備。黃委會機關服務局房管處副處長周旭東介紹說,單位有4臺燃煤鍋爐,每個采暖季燒煤8000噸,供應40萬平方米的居民區和辦公區。今年4月份單位收到了鄭州市關于拆改燃煤鍋爐的通知,向熱力公司遞交用熱申請,答復說熱源不足。之后,單位也沒有再向政府協調此事。改造為燃氣鍋爐的方案,也要等待國家有關部門審批后才能實施。
鄭州大學有三個校區也存在需要拆改的燃煤鍋爐,涉及的供熱面積達100萬平方米,采暖季用煤量近4萬噸,但同樣由于熱源不足和管網、設備建設等方面的問題,拆改工作沒有進展。鄭州市環保局負責同志介紹說,全市共有649臺燃煤鍋爐,截至目前已拆改約60%??磥恚@個冬天,大部分靠燃煤鍋爐供熱的市民或許不會挨凍,但需要繼續忍受燃煤帶來的空氣污染。
上午10時,檢查組趕到位于鄭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河南神力混凝土有限公司攪拌站時,地上剛剛灑過水,樹葉上還是蒙著厚厚的灰塵。高高聳立的粉料儲存罐的西側、南側,露天堆放著幾百立方米的細沙石,一陣風吹來,沙塵飛揚,無法睜眼。關于露天堆放的粉料如何處理,攪拌站負責人說,根據規定應該采取覆蓋或噴淋的方式處理。
規定很明白,做得怎么樣呢?記者在儲存罐西側看到,一根細水管拉到沙石堆上,噴嘴噴出的水半天時間才淋濕了一小片地方。省環保廳負責同志不客氣地說,這完全是給檢查組做樣子,這樣的噴淋速度,根本起不到治理揚塵的作用。問是否有環評手續,攪拌站負責人說有。后經鄭州市環保局查實,該攪拌站并沒有環評手續。(記者劉亞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