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丨全省貧困人口中,一半以上受“疾病”困擾,如何幫扶這些人群?10月24日,全省健康扶貧工作現場推進會在商丘睢縣召開,來自全省扶貧部門、衛生計生部門等相關單位的數百名干部一起談想法,求經驗。
[通報]2500家醫療機構“先診療后付費”
10月24日,商丘睢縣河集鄉衛生院內,67歲的付先生正躺在床上輸液。說起看病,他忽然提高了聲調。“可方便,進來時也不讓交押金,等出院了再結算。”
“不僅在鄉里,在我們縣里住院也一樣。”付先生是睢縣孫聚寨的貧困戶,一個月前因重癥肺炎在睢縣人民醫院住了8天,“總共花了2365元,自己掏了902元。”
在昨天的推進會上,省衛生計生委副主任、黨組副書記闞全程說,目前全省已有2600家醫療機構開展“一站式”即時結算,2500家醫療機構開展先診療后付費服務,惠及貧困患者111萬人次,累計免收住院押金21.86億元,切實減輕了困難群眾看病就醫費用負擔。
截至2017年9月20日,全省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實際患病人口39.4萬人,導致64.5萬戶、170.2萬人因病致貧返貧,占全省貧困人口總數的53.58%。
[目標]9種大病集中救治年底覆蓋所有貧困地區
對于大多家庭尤其是貧困家庭來講,最致命的打擊就是大病、重病。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去年,我國啟動了9種大病集中救治,救治工作在河南、貴州、四川、山西、陜西、安徽、江西和寧夏8省(區)先行啟動,逐步擴大實施地區。
根據這個政策,我省凡是患有兒童先天性心臟房間隔缺損、兒童先天性心臟室間隔缺損、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兒童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食管癌、胃癌、結腸癌、直腸癌、終末期腎病9種重大疾病的農村貧困人口,可享受城鄉居民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障待遇,不設起付線,縣級、市級、省級定點醫療機構的支付比例分別為80%、70%、65%。
省衛生計生委主任、黨組書記李廣勝說,今年6月,全國健康扶貧工作現場推進會在成都召開,會上,我國的目標是,確保2017年底前,兒童白血病、兒童先天性心臟病、食管癌等9種大病集中救治覆蓋所有貧困地區;確保到2018年底,大病集中救治覆蓋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和農村特困人員、低保對象,以及農村計劃生育特困家庭;確保到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大病應治盡治。
[計劃]我省將選擇160個病種按病種付費
對于貧困患者,我省還規定,他們在享受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障補償后,按照大病保險、大病補充保險等有關規定享受相應補償,同時,我省鼓勵各地要結合實際,合理確定農村貧困人口個人支付住院費用年度限額,超出部分由補充保險或其他渠道予以兜底保障。
李廣勝說,兜底,就是加大政策供給和資金投入力度,安排專項資金,因地制宜,依托現有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制度,或以專項補充保險形式,精準地為農村貧困人口再設立一道保障線。
此外,闞全程特意強調,我省將在國家發布的320個病種內遴選不少于160個實施按病種付費,保證按病種付費的病種數和出院病例覆蓋率達到國家要求。同時,借鑒宜陽、息縣按病種分組付費工作經驗,加快推行以按病種付費為主,按人頭付費、按床日付費相結合的復合型付費方式,切實提高醫院和醫生控費的內生動力。開展按疾病相關分組(DRGs)付費方式試點,逐步全面推開。(記者 李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