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水縣是國家連片特困地區重點縣,當地政府針對留守婦女就業特點實施“巧媳婦工程”,讓全縣的近20萬留守婦女在家門口就掙上了錢。
村民們說的網墜子是漁網編織的核心部件,由廢舊生鐵熔化鑄造而成。當初,縣里為她們找到了漁網編織項目,婦女們學得也很快,但鑄造網墜是技術活,花錢買成本太高,村民勾紅英就拿木柴刻成模具,先在熔化的蠟燭里試驗,再用鐵水澆鑄,反復打磨比對。
不僅摸索出了網墜的鑄造訣竅,勾紅英還給漁網設計了商標,買賣越做越紅火。
如今,河沿村不僅成了全國最大的漁網加工基地,還帶動了周邊縣市兩萬多婦女來就業,年產值突破了3億元。
河沿村的漁網生意越做越大,網墜的用量也越來越多,因為網墜由廢舊生鐵鑄造而成,環保問題也隨之而來。
前些年,河沿村鑄造網墜的爐子規模小,又是扶貧項目,大家都沒在意污染問題。如今,關停了小爐子,網墜也就無法鑄造,漁網加工只能停產,留守婦女們沒活干,許多出口訂單也無法按期完成。
為了避免違約賠償,個別村民就在夜里偷偷開爐鑄造網墜,接到舉報后,當地政府開始突擊檢查。
這次夜查,河沿村有三人被拘留處罰。當初,“巧媳婦工程”是縣里引導的扶貧項目,如今,村民們想不通,當地政府更著急。
扶貧項目不能丟,污染問題更要解決。鎮里組織村民代表去陜西、河北等地,參觀新型的鑄造設備,但引進新設備需要擴建廠房,而村里又沒有多余的地方,一些村民干脆在自己家的責任田里建廠房。當地政府只能一邊勸說拆解,一邊召集群眾商量辦法。
商水縣土地部門建議,河沿村周邊有不少廢棄的坑塘,根據國家規定可以進行填埋整治,作為建設用地建一個漁網加工區,但治污設備的費用預計需要二百多萬。大家商量,借鑒鄰近省市農村內置金融的經驗,整合村民手頭這幾年掙的錢,建設村里的產業區。
為了減少訂單違約賠償損失,村民們開始搶時間建廠房,干部們則忙著從廠家進設備。春節后,當我們再次來到河沿村的時候,村里的第一批漁網加工點正式開業,巧媳婦代表們親自上臺剪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