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直播讓考古走近公眾(圖為網絡截圖)
□本報記者溫小娟
2016年12月初,河南省考古研究院新浪官方微博@河南考古對信陽城陽城址18號戰國楚墓的發掘進行了詳細又生動的圖文直播。在發掘過程中,古墓中端出了一鼎兩千多年的“肉湯”,引發了網友熱議。12月19日,考古人員將保存相對完好的內棺整體打包,移入城陽城址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博物館的實驗室內。
2016年12月30日,@河南考古再次以微博直播的方式,發布了這座古墓發掘取得的最新進展消息。
沉睡兩千多年“寶劍”出鞘
2016年12月30日,考古人員打開18號戰國楚墓發掘的內棺后,發現了男性尸骨一具和弓、一雙27厘米的鞋底、殘碎織物等物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把古劍,雖然劍鞘沾滿淤泥,但從劍鞘抽出來的“寶劍”寒光乍現,跨越2000多年仍锃亮無比,讓現場考古人員十分震撼。
據現場發掘負責人武志江介紹,出土的古劍已進入保護設備,尚未進行鑒定,初步推測應為青銅材質,全長47厘米。
位于信陽市的城陽城址始建于春秋早期,戰國后期曾作為楚國臨時國都。保護區內已發現大小楚墓100多座,此前已發掘9座,共出土各類珍貴文物2000多件。城陽城址東南部的郭樓墓葬區,是2016年新發現的墓葬區。經國家文物局批準,于2016年5月,開始清理發掘16號、17號、18號等3座被盜的戰國時期楚文化墓葬。
此次發掘的18號墓并沒有被盜墓者破壞。除了那一鼎備受矚目的“牛肉湯”,該墓還出土了眾多器物,包括少量青銅兵器、車馬器以及陶鼎、敦、壺、草席、甲片和一些木器漆等。由于棺內還出土有弓和古劍,因此,墓主人被推測為楚國武將的可能性很大。
微博直播考古受追捧
從古墓里端出一鍋“牛肉湯”到沉睡千年寶劍“出鞘”,@河南考古都以微博直播形式發布考古發掘現場真實情況,引發了數百萬網友的關注、熱議和贊賞。
2016年12月30日,@河南考古發布的2000多年寶劍出鞘視頻已經播放了近900萬次,引來了無數文博愛好者的留言。
許多網友紛紛留言表示,考古發掘就需要通過這樣的生動活潑、簡單易懂的方式呈現,讓觀眾積極參與互動,才能讓大家對這片土地的歷史與文化有著直觀深刻的了解,并發自內心熱愛中國的文化。
在現場參與發掘的一位考古工作人員認為,這次微博直播是考古宣傳方法的一種創新,有問題和質疑都可以得到及時回復,讓考古走近公眾,可以讓公眾了解到文物、歷史遺存的珍貴。②40
(河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