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等到你,還好我沒放棄。從2010年12月28日正式開工,到今年開通試運營,地鐵2號線共經歷了2000多天的施工與建設,市民們也經歷了2000多個日日夜夜的耐心等待。如今,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小二”對比“小伊”有啥亮點和升級?請看記者為您一一梳理。
2號線列車和1號線一樣,均采用6節編組B型車,每列車6節車廂最大容量1870人,最高速度每小時80公里,但在部分硬件上相比1號線進行了升級。
◎顏色更清新:
2號線列車車身條紋為橘黃色,也是區別1號線的標志,相比于1號線的紅色,2號線顯得更清新。
◎空調更舒適:
2號線列車采用變頻空調,應用了“節能減排、智能控制,打造綠色交通”理念,既滿足不同負荷狀況的能力需求供給,又提高客室溫度調節舒適性。
◎車燈更節能:
2號線列車頭燈采用LED,比傳統照明設備節電30%、減少整車逆變器的供電容量,進一步優化供電系統,節約維護成本。
◎隔音更給力:
2號線列車采用鋁蜂窩雙層地板,增加地板整體減震性能,同時減少高頻噪聲對客室內的影響,能起到良好的隔音降噪效果。
◎通信、信號系統技術更高端
◎車門下方安裝檢修操作孔,方便檢修維護,提升效率。
◎公共區域更寬敞
從車站布局上,為提高乘客乘車和集散的舒適性,2號線一期工程車站公共區域較1號線工程車站增加約10米。
◎增加一部樓梯
站臺在車站公共區中部結合垂直電梯,增加了一部樓梯,整個車站站臺到站廳的疏散形成三組樓扶梯,在平時使用和緊急情況下疏散更加方便。
◎售票機位置更合理
1號線的車站售票機是在公共區樓梯邊,而2號線則改為設置到站廳兩端并采用內嵌式設計,使中部公共區流線更順暢,買票和進場的流線不交叉。
◎男女廁位有增加
出門在外,上衛生間對乘客來說也是大事,更能從細節上體現地鐵服務。
2號線站臺層的公共區衛生間布置全線標準化,相對1號線來說,男女廁所的蹲位數均有優化和增加。
◎文化墻更具系列化
2號線在6座車站設置了不同的文化墻,分別為東風路站——陶文化、 農業路站——玉文化、東大街站——漢字文化、隴海東路站——石刻文化、二里崗站——青銅文化、南五里堡站——瓷文化;相比1號線的8面文化墻,主題更加系列化。
◎導向牌更明朗
2號線一期工程車站站廳至通道入口處增設門套造型,增強號口信息,更明確地提示乘客出口方位。
導向牌在版面信息的排布、字體、國標圖形符號、點位設置的布局上設計更加規范,同時在地面街道名稱的使用上增設東西南北的方位,在出口與街道方位的對應上更加合理化。
◎站名墻、雨棚設置很用心
地鐵2號線站臺樓扶梯三角房處增設站名墻,采用書法字體,增強藝術與功能性,同時實體墻與擋煙垂壁的結合更加簡約美觀。
車站出入口的雨棚設計在原1號線“步步高”的基礎上調整為弧形“步步高”,使整體外觀更流暢優美,不易積水,同時盡量避免人員攀爬。
◎高風亭數量更少
為保證車站地面附屬結構與城市景觀協調,減少對周邊建筑物的影響,2號線一期工程出地面風亭盡量避免采用高風亭,與1號線一期工程相比數量大為減少。(記者 張弛/文 李新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