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融媒·飛象隊特派北京報道小組/文圖
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明確提出,十三五期間要加大扶貧攻堅力度,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信陽,作為河南省唯一全部縣都是貧困縣的省轄市,同時也是國家第一批扶貧開發和河南省“三山一灘”扶貧攻堅重點地區之一。在脫貧攻堅戰中提出了2019年前所有貧困縣實現整體脫貧的發展目標,比國家目標(201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前一年完成。信陽在脫貧攻堅戰中有哪些高招?在十三五發展過程中有哪些優勢?當霧霾成為常態,最佳宜居城市——信陽有何妙招?3月7日,全國人大代表、信陽市市長喬新江接受猛犸新聞記者專訪為大家講述快速發展美麗的信陽魅力。
【談脫貧】
2019年前,信陽將實現貧困縣全部摘帽
談及脫貧,喬新江坦言,“十二五”期間,信陽累計有64.3萬人實現穩定脫貧,但脫貧攻堅任務依然繁重。據介紹,截至2015年底,信陽還有貧困村628個,建檔立卡的貧困戶14.12萬、貧困人口49.13萬人,貧困人口仍占全省貧困人口的十分之一。
“如何幫助這一部分群眾 真正實現脫貧?”喬新江說,他們通過精準識別、精準分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制定了分期分批脫貧路線圖和時間表,并與各縣區簽訂了軍令狀,確保提前一年也就是2019年前實現貧困縣全部摘帽。其中新縣、光山、潢川、固始等4個縣在2017年前實現整體脫貧;羅山、息縣、商城等3個縣在2018年前實現整體脫貧;淮濱、浉河、平橋在2019年前實現整體脫貧。
“四個加法”打好脫貧攻堅戰
信陽要力爭2019年前所有貧困縣實現整體脫貧,提前打贏脫貧攻堅戰,信陽靠什么,有什么高招?喬新江說,信陽作為革命老區,貧困人口大多數生活在深山區和沿淮低洼易澇區,他們當中很大一部分是難以外出就業的留守群體,屬于“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是脫貧攻堅戰中的硬骨頭。而要解決這部分群體的穩定脫貧問題,除了政策兜底和搬遷扶貧以外,關鍵還要給他們找到長久脫貧的就業門路。近年來,信陽重點針對“出不了門、就不了業”的貧困群體,通過做好“四個加法”,即“特色產業+就業、電商+“雙創”、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美麗鄉村+鄉村旅游,探索出了一條留守貧困群體“人不出村,就地脫貧”之路。
【談環境】
“濕地是地球之腎,森林是地球之肺。”
如今,當霧霾、污染成了常態,藍天白云成了稀有資源。
作為河南唯一連續七年入選中國十佳宜居城市的地方,信陽的生態建設、綠色發展很有特點。
信陽在保留藍天白天方面有哪些特點?喬新江介紹,信陽一直以來堅持的發展理念就是“在保護好自然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把城市輕輕地放在山水之間。”
此次全國兩會,喬新江也不止一次在小組討論發言時提到,要加強對自然濕地的保護。
喬新江坦言,濕地由于環境優美,從某種意義來說,是開發樓盤的好地方。但大家在追求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更要注重環境保護。“濕地是地球之腎,森林是地球之肺。”喬新江建議,國家應出臺相關政策加強對自然濕地的保護。
建設美麗鄉村既能保留自然風光
又能促進經濟發展
據介紹,在保護環境方面,信陽也有自己的高招。
喬新江介紹,近年來,信陽把建設美麗鄉村、發展鄉村旅游作為助推群眾脫貧的重要抓手,積極整合各類涉農建設性資金,用于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解決農村的醫、食、住、行、購、教、樂、安等方面的配套服務,統籌城鄉一體發展。以促進農民就業增收和脫貧致富為核心,對自然風光優美的村莊,保護生態優勢,改造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構筑豫南水鄉和大別山區原生態的美好生活場景;對民俗文化、根親文化、茶文化、歷史文化等文化資源豐富的村,以保留古村落、老民宅為前提,實行保護性建設開發;對紅色資源豐富的村,把紅色人文景觀和綠色自然景觀結合起來,把革命傳統教育與旅游發展結合。
信陽從去年開始,開展了“十百千”創建活動,即重點建設10個美麗示范鎮,100個美麗示范村,在1000個村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示范,目前已建設美麗鄉村149個,其中4個村被確定為中國美麗鄉村首批創建試點,郝堂村被評為全國12個“美麗宜居村莊示范”之一。這些美麗鄉村不僅保留了完整的自然風光,同時在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助推留守貧困群眾脫貧致富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談交通】
建議盡快規劃建設西安至合肥高速鐵路
在國務院批復的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中,信陽還被確定為核心發展區。
應該在交通方面增加哪些優勢促進發展?喬新江建議,從貫徹落實國家一系列戰略部署出發,綜合統籌區域經濟發展、運力保障及經濟社會效益等方面,建議將“西合高鐵”納入國家“十三五”規劃和國家鐵路“十三五”建設計劃。
談及具體原因,喬新江說,建設“西合高鐵”,打造皖豫陜聯動發展的“高鐵經濟長廊”,是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關于加大脫貧攻堅力度支持革命老區開發建設的指導意見》和國務院批復實施的《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的重大舉措,是促進沿線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抓手。
“支持革命老區開發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十三五”期間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喬新江介紹,“西合高鐵”沿線經過伏牛山區、大別山區、商洛山區皆屬革命老區。長期以來,交通不便是制約這一區域發展的重要原因。
“在現代交通體系建設中,絕不能讓這一區域因為高速鐵路建設滯后再失去新一輪的發展機遇。”喬新江說。建設“西合高鐵”,有利于加速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有效運轉,更大范圍內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加快推進皖西、豫南、豫西南、陜東南、關中等革命老區及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秦巴山區等沿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增強革命老區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談教育】
建議國家在中小城鎮大力推行寄宿制學校
留守兒童的教育、生活等是大問題,很多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也各自針對教育提出了很多建議。喬新江說,他建議國家在中小城鎮大力推行寄宿制學校,此舉既能實現教育均衡化,也能推動當地城鎮化發展。
喬新江說,他們通過調研發現,很多偏遠農村的學校地處偏遠,教師不愿意來,好老師留不住。這使得很多孩子享受不到好教育,但如果都隨父母到外地打工的地方上學,也不現實。
解決這些問題最好的辦法是,在當地城鎮大力推行寄宿制學校,可以把學生吸引進來。
喬新江說,由于城鎮條件好,就能留住好老師,學生就能安心上學。而學生在城鎮里上學了,安全問題也解決了,一些家庭還會因為孩子在城鎮上學而舉家遷到城鎮來,從而形成“虹吸效應”,有助于推動城鎮化發展。
據悉,近年來,信陽很多地方已進行寄宿制學校的試點,例如平橋區已開始對城鎮小學的改造,以師生的實際需要為準,科學規劃,人性化設計,同時,還在學生學習、生活、心理疏導等方面,探索出了不少教育管理農村留守兒童的有效做法。此舉不僅增加了當地的教育水平,也給留守兒 童帶來了健康成長的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