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重點區域和74個城市空氣質量狀況出爐,鄭州再次回到“后十”行列,不過倒數第八的排名已是去年第二好的排名了,去年11月份后十名開外的成績則位列全年第一位。環境保護部相關人士解釋說,去年12月受大范圍空氣重污染過程影響,74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總體狀況同比、環比均轉差,采暖期污染物排放量大和不利氣象條件等兩個因素直接導致重污染天氣的頻繁發生。
[全國排名]
根據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評價,12月空氣質量相對較差的后10位(從第74名到第65名)城市分別是:
保定【第74名】、邢臺【第73名】、衡水【第72名】、邯鄲【第71名】、石家莊【第70名】、廊坊【第69名】、濟南【第68名】、鄭州【第67名】、唐山【第66名】、和哈爾濱【第65名】。
空氣質量相對較好的城市大部分仍是東南沿海的那些老面孔,海口再次“奪魁”。
[鄭州排名]
記者注意到,倒數第八的排名,已是去年全年鄭州“第二好”的名次了。
1月份,鄭州倒數第五;2月份,倒數第六;3月份,倒數第四;4月份,倒數第二;5月份,倒數第二;6月份,倒數第二;7月份,倒數第七;8月份,倒數第五;9月份,倒數第二;10月份,倒數第六;11月份,首次跳出“后十”(具體名次不明);12月,倒數第八。
由此可見,鄭州去年的空氣質量經歷了高開低走、逆勢上揚、年底向好的過程。
環境保護部環境監測司司長羅毅說,12月受大范圍空氣重污染過程影響,74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總體狀況同比、環比均轉差。74個城市PM10、PM2.5和NO2濃度同比、環比均有所上升,SO2濃度同比有所下降,環比有所上升,CO超標率同比和環比均有所上升。74個城市平均達標天數比例為55.6%。
他說,我國北方地區全部進入采暖期,受采暖期污染物排放量大和不利氣象條件影響,我國除華南地區外,均出現了重污染天氣。其中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污染程度最重、持續時間最長,12月該區域先后出現5次明顯重污染過程,保定、衡水市一度出現連續8天的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氣。
與2014年同期相比,京津冀周邊的太原、呼和浩特、濟南和鄭州市PM2.5月均濃度同比分別上升了15.6%、41.7%、92.8%和49.5%。
這也可以從鄭州市去年全年的重污染天氣的分布情況得到印證。記者根據環保部官方網站數據中心的數據統計得出,鄭州的嚴重污染天數主要集中在去年前兩個月和后兩個月,也就是說,從3月到10月這8個月間沒有一天的標簽是“嚴重污染”。其中,1月份5天,2月份2天,11月1天,12月6天。在重污染天數上,12月有7天的標簽是“重度污染”,占全年重度污染天數的五分之一。
業內人士分析說,去年12月鄭州所在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先后出現了5次明顯重污染過程,鄭州的重污染天氣及以上的天數明顯比任何一個月都多,但排名卻創了全年第二好,實屬不易。(記者 劉瑞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