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記者從鄭州市政府舉行的新聞通氣會上了解到,今年,我市在大氣污染方面加大處罰力度,對電力、水泥、碳素等行業進行了集中整治。截至目前,13家企業被行政處罰,其中按日連續計罰的9起涉及金額1263萬元。今后,舉報環境違法案件,將獲得500元獎勵。
10月份已查處5家企業,處罰35萬元
“今年以來,鄭州市已開展年度環境專項執法7項、集中執法檢查8項、重點工作11項,調查上報環境違法案件248件,立案處罰金額2356萬元。”昨日上午,市政府召開的城建系統新聞通氣會上,市環保局副局長韓松濤說。
9至10月,市環保局建立環境監管執法工作日通報制度,全市環境監察系統(含縣、區)共調查案件44件,立案處罰金額661.1萬元,其中市本級查處18件,立案處罰金額214萬元。
10月份,已調查案件5件:4家未報批環評手續擅自投入生產,分別是河南偉業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河南天行健汽車服務有限公司、河南天威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河南廣發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每家立案處罰8萬元;1家在線監控數據超標,10月1日~2日,新力電力有限公司部分時段氮氧化物濃度超標,立案處罰3萬元。
9起連日計罰金額達1263萬元
韓松濤說,今年大氣專項整治以超標企業整治、燃煤電廠和燃煤鍋爐集中整治、市控以上重點污染源專項執法等為重點,對電力、水泥、碳素、化肥、耐火材料、硫酸等企業污染防治設施運行等情況重點檢查,行政處罰12起,責令整改1家。其中,實施按日連續計罰9起,涉及金額1263萬元。
上街區拆除碳素企業1家,停產整治4家。中牟縣對有資質,但三防設施不到位的7家攪拌站全部停業整頓,已有6家整改到位恢復生產;對28家無資質的實施查封斷電,并強化日常監管。
目前,鄭州市25家水泥企業中,10家已完成除塵脫硫脫硝治理,2家正在治理,13家停產。碳素企業,19家已完成治理任務,其余正在停產治理?;市袠I,2家已完成正在進行驗收監測,1家停產。耐火材料行業,82家已完成治理,215家停產。硫酸企業,1家已完成,1家長期停產。
678座加油站完成治理664座
加大油氣回收治理,也是治理大氣污染的舉措之一。
根據全省油氣回收治理工作總體部署,鄭州市從去年10月開始啟動此項工作。全市共有儲油庫11家,加油站678座,油罐車615輛,占全省總任務數的1/5。按照省政府要求要在今年10月31日前完成全部治理驗收工作。
韓松濤說,截至10月13日,全市11座儲油庫,完成治理8座;678座加油站中,完成治理664座(包括拆除和停業)。已檢測驗收451座:民營加油站268座,已完成檢測驗收256座;中石油加油站99座,已檢測驗收82座;中石化加油站311座,已檢測驗收113座。615輛油罐車已全部完成治理,已檢測驗收504輛。
10月底前,未完成治理任務的油氣回收治理單位,將按《河南省減少污染物排放條例》處10萬~20萬元的罰款。
投訴環境違法
可獲獎500元
今年以來,12369環保熱線接聽來電2.7萬余個。為鼓勵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監督,以鄭州市12369環保熱線和“12369環保舉報”微信平臺為舉報途徑,設定了8種環境違法行為為舉報內容,對查證屬實的舉報給予第一舉報人500元的獎勵。
有下列情形的,都可舉報:
涉重金屬生產、加工、使用的企業,違法排放廢水、廢氣、廢渣的。
違法排放、傾倒、處置含有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污染物的。
工業企業向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自然保護區核心區違法排放污染物的;國家明令禁止的“十五小”“新五小”,未依法取締到位的,有生產行為的。
在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內擅自使用燃煤鍋爐、手燒爐的。
通過暗管、滲井、滲坑、灌注或篡改、偽造監測數據違法排放污染物的。
排污企業不正常使用污染物處理設施,或擅自拆除、閑置污染物處理設施的。
工業企業的煤場、料場、堆場未采取密閉、苫蓋、噴淋等有效防塵措施的。
因環境違法被責令停止生產、關閉、查封、扣押的,未經解除、批準擅自恢復生產的;限產、限排、停產整治未按要求落實的。
有獎舉報范圍為工業企業存在的大氣、水、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違法行為。
舉報實行實名制。(鄭州晚報記者 王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