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過年了,曾經紅火多時的鄭州演出服裝租賃市場,如今是怎樣的光景?
2月9日,記者走訪相關市場發現,曾經需要排隊才能訂上的戲服,現在不用提前預約了;眾多“公家”單位由于不再舉行年會,也都不來光顧了,生意主要靠一些民營企業維持;一些商戶也關門停業轉行……年會經濟的風光不再,讓服裝租賃市場繼續遭遇寒流。
演出服租賃,只剩民企客戶
當天中午,在鄭州市紫荊山路與順河路交叉口,一家舞蹈服裝市場三樓一店鋪內,不少市民在此挑選服裝。
老板白先生經營著一家面積百余平方米的店鋪,負責對外租賃服裝、專門定做禮服等,迄今已近10年。據其介紹,服裝租賃市場具有鮮明的季節性,淡旺季相差巨大,一件衣服每天的租賃價格從數十元到上百元不等。一般來講,元旦、春節是黃金時期,政府機關等“公家”單位,在前幾年都是大主顧,服裝租賃行業也很火爆,但如今他們不過來了。自2013年元旦以后,顧客多是一些民營企業,比如房地產企業、汽車4S店等,這也導致市場風光不再。
在市場另外一家店鋪內,則是冷冷清清,只有一兩個閑逛的顧客。店主說,前幾年元旦、春節期間,他們店里的毛利潤就有十來萬元,這兩年只有可憐的兩三萬元,他們是在“勉力支撐”。一個細節就是見證——幾年前,一些熱門服裝往往需提前預訂,晚了就需要排隊,而如今這一情況已基本沒有出現了。
記者注意到,市場上個別商鋪處于停業狀態。三樓的一家店鋪大門緊鎖,透過玻璃門可以看到,地上滿是灰塵,墻上還掛著一些演出服裝。
年會經濟降溫
對于“年會經濟”的降溫,該市場的經營方也是深有感觸。
“生意不好做啊!(樓房)空著將近一層半。”對此,市民李先生說,他承包了這棟4層樓房的經營權,負責對外出租,目前市場仍空余一些房間沒有租出去,有時商戶的房租都不好收上來。近兩年來,政府機關、銀行、大型國企等這些原本的“老主顧”,如今基本不再光顧。
李先生說,在2012年年底,中央出臺八項規定,當年有很多公家單位都在交過訂金的情況下,紛紛取消年會,讓生意一下淡了很多。
對此,畢業于中山大學的博士生程凌香表示,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告別公款消費的畸形市場繁榮,反而才會促進服裝租賃市場的正常發展。(記者 張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