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了2015年新年賀詞。在賀詞中,習近平對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沿線40多萬人移民搬遷,為這個工程作出的無私奉獻表示敬意,希望他們在新的家園生活幸福。這些溫暖人心的話語讓移民群眾心情格外激動。
“總書記百忙之中還牽掛著我們,真讓人感動!請河南日報代俺給總書記捎句話,俺村從窮山溝搬到了富窩子,俺移民的日子越過越甜!”新年頭一天,輝縣市倉房村黨支部書記周學文高興地對記者說。
我省是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移民征遷任務最重的省份,其中丹江口庫區移民16.54萬人、干線征遷群眾5.5萬人。全省上下勠力同心,克難攻堅,實現了“四年任務兩年完成”的搬遷目標,不傷、不亡、不漏一人,創造了移民史上的奇跡。
移民搬遷后怎么穩得住、富起來?省委省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省移民辦在廣大移民村實施“強村富民”戰略,將扶持資金集中注入項目,壯大集體經濟,帶動村民共同致富。
倉房村選擇香菇大棚作為主導產業,用各級扶持資金建成香菇大棚74座,產品漂洋過海銷到了韓國,搬遷前年人均收入僅3600元,去年已超過兩萬元。
“現在,鄉親們的香菇生意根本忙不過來,連我們的速凍餃子也成了暢銷貨。”倉房村村民黃保泉說。
倉房村令人驚嘆的變化不是孤例。如今,丹江口庫區移民年人均純收入已由搬遷前的4200元增至目前的8000多元。
經歷了大搬遷的動蕩,不少移民村普遍面臨著新舊矛盾交織的混亂局面。對此,我省開展了移民村社會治理創新工作,從村務民主管理、經濟發展模式、公共服務模式三方面入手,激活鄉村基層社會組織活力,破解移民村穩定發展難題。
新鄭市新蠻子營村從淅川搬來后,成了遠近聞名的“上訪村”,村黨支部書記曾經走馬燈似的換了三任。
“開展社會治理創新后,村里的公共事務都由民主議事會決定,一切公開透明,俺村迅速實現了穩定,走上發展致富的新路。”新蠻子營村現任黨支部書記陳國定說。
如今的新蠻子營村大變樣,已入選全省首批丹江口庫區“強村富民”示范村。
我省的移民工作多次得到水利部、國務院南水北調辦等部委領導的肯定,許多經驗在全國推廣。
如今,一個個富裕和諧、活力迸發的移民村,正在全省各地扎根落戶、競相發展。
“總書記的新年賀詞,寄托著對廣大人民安危冷暖的深深牽掛。我們要繼續做好移民工作,讓移民群眾和全省人民一道奔向小康。”省移民辦主任崔軍說。(記者李曉瑋 張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