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們在現場撿到的死亡大雁及其他鳥類
自12月21日巡邏發現可疑玉米粒,志愿者們已經在黃河灘邊撿了10多公斤疑似毒餌,并接連發現數十只大雁等鳥類死亡。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鴇的安全由此也受到威脅。
河南長垣縣和山東東明縣交界的黃河灘上,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瀕危鳥類大鴇越冬的重要棲息地。長垣縣鳥類保護志愿者林先生記得,每年秋收后,會有約兩三百只大鴇飛來黃河灘,在此棲息小半年時間,繼而南飛。由于此地距離河南新鄉黃河濕地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直線距離僅10公里,大雁等鳥類也時常出現。
12月21日晚,林先生等志愿者在東明縣長興集鄉黃河灘附近巡護時,發現河灘及田地里被撒了一層玉米粒。由于相似手法見過多次,志愿者懷疑盜獵者故意投毒,便將這一情況通知了長垣綠色未來環保協會會長宋克明。
當晚,宋克明及十多位志愿者先后趕赴現場。在周圍巡視一圈,志愿者們發現田地里落著十幾只已經死亡的野鳥,僅大雁就有十只。
由于擔心飛經此處的鳥類受到毒害,志愿者們報警后,當晚開始徒手撿拾“毒玉米”。宋克明介紹,由于玉米被拋撒的范圍太廣,他們在網上發起號召,呼吁附近志愿者盡快加入清理活動。聞訊而來的附近村民,也加入到清理工作當中。第一晚清理時,部分沒有戴防護手套的志愿者甚至直接用手清理。
截至昨日,30多名志愿者共從30多畝地里撿拾出玉米粒10余公斤。林先生稱,僅前天,志愿者又新發現兩只死亡的大雁及一只叫不出名字的小鳥。
在清理現場的這幾天,有志愿者親眼看到,幾只飛經黃河的大雁,撲騰著翅膀,突然一頭栽進黃河里,被水流沖走。宋克明據經驗保守估計,至少有上百只鳥類因為中毒而死亡,中毒死亡的鳥類尸體不可能全部發現,有一部分可能直接掉進了黃河。
目前的清理工作基本接近尾聲,但志愿者及周邊村民的擔憂并未得到緩解。
長年從事鳥類保護工作的宋克明說,這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現偷獵者毒鳥事件。但本次的投藥范圍之廣、潛在風險之大,著實令人心驚。
林先生連續五天在現場參加清理工作,他觀察發現,這幾天,根本見不著大鴇棲息的身影,而往年這個時候少說也有兩三百只。黃河灘上方倒是繼續有成群大雁高高飛過,但它們卻不再落下,棲息覓食。“許是怕人,又或者知道附近有毒。”林先生猜測著。
宋克明的擔憂來自更深遠層次。他介紹,大鴇的生存環境正在逐漸惡化。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大鴇僅存500-800只,不會超過1000只,人為獵殺將加劇這一情況的惡化。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接到報警后,山東東明森林公安、刑偵技術大隊等部門已經介入調查。據參與現場調查的楊警官介紹,已發現的投藥點范圍約為40多平方米。現場撿拾的玉米及死鳥已經送往相關部門檢測。玉米是否有毒、鳥類死因是否與此相關,還需要結果出來后再做定論。
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記者 孫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