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文化路、紅專路下穿中州大道隧道、隴海路高架……2014年,鄭州將計劃修建完工256條道路,堪稱最忙碌的“修路年”。臨近年關,256條道路修建情況如何?完工率有多少?它對市民生活的影響如何?從12月15日起,映象網將推出“曬曬修路成績單”系列報道,映象網記者將逐一探訪項目工程施工現場,盤點工程的最新進展,記錄因路而變的城市生活。
市民出行如走“紅毯”
鄭州文化路自今年4月份開始道路翻修
映象網訊(記者 阮海峰/文 段晉哲/圖 實習生 王藝楓)寬闊的道路、紅色的非機動車道……每逢早晚高峰,不再擁堵的文化路讓沿線居民大呼“過癮”。
從今年4月份開始,鄭州市文化路進入大修階段,經過7個多月的等待,如今,文化路全線已經具備了通車條件,道路兩側慢車道已經基本鋪設完成。和鄭州市區多數道路不一樣的是,文化路慢車道是紅色瀝青,遠遠看去好像紅地毯,這在鄭州市內尚屬首次。
【體驗】道路通車上下班不再“堵”
自從今年4月下旬設置圍擋開始,鄭州市文化路經歷了7個多月的交通“陣痛”,如今機動車道已經基本建成,具備通車條件。
家住儉學街的市民楊莉梅單位在文化路黃河路,文化路是她每天上下班的必經之路。
“文化路修好后變化真的很大,路面好了很多,平時上下班也沒那么擁堵了。”楊莉梅回想起4月份開始動工翻修的文化路感慨萬千,那時候早晚高峰堵的沒法走,堵一倆小時都是很正常的。
作為鄭州市城區的一條繁華路段,文化路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就沒有進行過全面路基翻修整治,路面損毀嚴重。
道路翻修迫在眉睫。今年4月初鄭州市政府發布公告:自2014年4月15日至10月底,對文化路(金水路至北三環)進行全面搶修,計劃工期6個半月。同時對路面下的自來水、電力、燃氣、熱力等管線進行同步改遷、擴容施工。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鄭州市文化路(金水路至北三環)就沒有進行過全面翻修路基整治,道路已遠超設計使用年限,基礎性病害嚴重。”鄭州市市政工程管理處工會主席、文化路項目工程部部長蔡曉東表示,這是文化路進行搶修的主要因素。
【工程】兩大原因導致工程延期
從今年4月16日開始,鄭州市文化路迎來了道路的大修施工。由于文化路是貫穿鄭州市南北的一條交通要道,沿線的學校、商鋪及居住區很多。工程自開工以來,沿線道路經常擁堵,市民吐槽不斷。
還有不少沿街商戶表示,受修路影響,原本人流車流密集的鬧市區商鋪冷冷清清,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營業下滑。商戶們在期盼早日通車的同時,也在擔心每天的損失。
“以前每天晚上7、8點人們下班就愛出來逛逛。現在修路不好走,生意也不如從前了。”文化路一家服裝店的店員張琳琳說,現在修好了,希望生意盡快能好起來。
11月30日,文化路快車道具備通車條件,原本定于10月底結束的工程延期了一個月。對此,文化路道路搶修工程項目部副部長李豐軍進行解釋,主要是由于工期內連續降雨和管網改遷兩大原因所致。
“自4月17日施工以來,工期內總共下了29天的雨。特別是9月份連續13天的降雨對工程影響極大。雨停后我們還要進行抽水清淤、土層晾曬,這些工作做完之后才能繼續施工,這是造成工程延期的原因之一。”李豐軍還告訴記者,導致工程延期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管線遷改工程量大、施工難度大。
他舉例說,此次文化路搶修工程設計的路基有7公分,由于路面下的自來水等管線大多有50多年歷史,埋的淺的部分影響路基建設需要改遷,埋的相對較深的部分也由于管道老化,施工易造成爆管而需要改建。
同時,燃氣、電力、熱力管線也因需求的增大而要進行管線擴容。“整個搶修路段總共涉及到的管線改造有近80處,工程量繁重影響了整個施工進度。”李豐軍說。
【關注】鄭州首條“紅毯”路亮相
12月15日,映象網記者從文化路農業路口向南至金水路口看到,在沿線道路兩側非機動車道整修的同時,路燈、公交站牌也在同步施工。從東風路到北三環,文化路西半幅的路燈已安裝到位并投入使用。
據悉,文化路大修改造以農業路為界,南北的情況并不太相同。其中,農業路以北的快車道,由原來的18米拓寬到21米至22米,實行雙向6車道;農業路以南快車道寬度保持24米雙向4車道不變,而在現有的人行道上,開辟出3.5米至5米寬的非機動車道,實現機非分離行駛。
“農業路以南的文化路由于兩側有較粗壯的雙排法桐樹,為了保護道路兩側法桐,快車道只能設置4個車道,在拓寬改造時,將原來法桐樹外側的人行道改造成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文化路搶修工程項目部工程部副部長李豐軍解釋,在農業路以北的快車道,則在原來四車道的基礎上,直接拓寬為六車道。
除此之外,文化路東西兩側的慢車道鋪設為暗紅色瀝青面層,“目前鋪設已經基本完成。”對于這項工程李豐軍自豪地說,這在鄭州市內尚屬首次。
他解釋,非機動車道鋪紅不僅能美化路面,黑色的機動車道和紅色的非機動車道還可以在視覺上自然區分,有利于緩解視覺疲勞,引導交通分流,減少交通事故。
映象網記者走訪看到,目前文化路(金水路—北三環)大多數路段已設置好雙黃線,河南農大、鄭州大學工學院門口等處已設置斑馬線。
“文化路上的學校比較多,以前沒有在校門口配備斑馬線,學生上下學過馬路很不安全。”河南省科學院地理所所長馮德顯說,在學校門口設置斑馬線這種人性化的設施,便于引導學生和行人安全出行,減少事故發生。
此外,李豐軍還表示,現在東風路以北部分路段標線還在設置中,“預計本月20日,文化路全線的標線將全部設置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