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一則新聞引發眾媽媽擔憂:2歲萌娃被親后,突然發起高燒,嘴巴變歪,面部癱瘓。這是咋了?原來孩子是被EB病毒感染了。醫生指出,EB病毒感染是常見病,主要由口腔分泌物傳播。為了寶寶的健康,還是盡量少親孩子吧。
事件
2歲萌娃被親后
嘴巴變歪面部癱瘓
看到可愛的小寶貝兒,相信很多人都忍不住抱抱、親親,不過,以后得注意了,這可能會使寶寶患上“親吻病”。
據媒體報道,一周前,武漢梅女士2歲的女兒妮妮被朋友親了幾下,當天晚上發起高燒,眼裂變小,嘴巴變歪,面部癱瘓。梅女士趕緊把女兒送到醫院就診。經過抽血檢查,發現妮妮被EB病毒感染。詳細詢問梅女士妮妮發病經過后,醫生解釋,妮妮是因為被人親吻而患上“親吻病”——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即EB病毒感染。
據了解,“親吻病”是由EB病毒所致的急性自限性傳染病,父母親吻兒童、口對口喂食等都會發生感染。EB病毒感染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以秋冬為多。
這種病的潛伏期1~2周,病情嚴重時,口腔黏膜可能出現點狀成簇性出血樣小紅點,隨后機體皮膚出現小紅丘疹或靶心樣丘疹,一般10天左右自動痊愈。
鄭州市兒童醫院東區新院呼吸科主任湯煜介紹,人體口腔里有幾百種細菌,其中約5%可能會危害健康。就目前案例來說,很有可能是大人攜帶了該病毒,通過親吻傳給了孩子,“但并不絕對。”
說法
EB病毒感染是常見病,但不多發
有專家指出,95%以上的成人攜帶EB病毒,主要由口腔分泌物傳播。臨床上幼兒被感染的情況很常見,特別是在秋冬季節。
湯煜介紹,“親吻病”與感冒有類似癥狀,但又有其特殊的癥狀。患者被感染后,主要表現為發熱、咽部充血等,有的還會伴隨肝脾的腫大,還有的全身出皮疹,特別少數的孩子伴隨有神經系統疾病的表現,“在臨床上屬于常見病,但并不多發。”
她說,一般情況下,一月內不會超過5例,得病主要是孩子免疫功能較弱,“但有部分孩子免疫功能強,可能攜帶該病毒,但是沒有發病。”
鄭州人民醫院兒科主任醫師李春力指出,真正感冒一般5天左右就會好的,如果孩子感冒持續時間長,而且有全身皮疹甚至有明顯的肝功損害癥狀,就需要考慮是否為這種病毒感染。如果血液檢查淋巴細胞明顯上升,異性淋巴細胞超過10%以上,感染EB病毒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
她說,一旦發現此病,家長應及時帶孩子到醫院接受治療。一般來說,此病的預后情況較好。
提醒
要盡量避免親孩子
專家提醒,當自身有疾病,或有發燒、感染、咽喉痛、發炎等癥狀時,還是別跟他人特別是兒童親吻或分享食物,免得傳播疾病。在日常生活中,親孩子、把食物嚼碎了喂給孩子等行為要盡量避免。
因為大多數孩子攜帶此病毒是從家長或照看者那里感染來的。父母最好和孩子分餐,不要把大人吃過的東西再喂給孩子。
另外,家長回到家后和寶寶親密接觸前,最好洗洗手、刷刷牙,做好清潔。如外面空氣不太好,最好清理鼻腔(用棉簽擦一遍),以免疾病入侵。(記者 宗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