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曉輝在養老院門口張貼了一封給老人和家屬的信。
映象網訊(記者 南樂天 文/圖)剛剛過去的小長假,對臧曉輝來說,恐怕是最糟心的節日了。從十幾天前接到棗莊社區拆遷的通知,他就天天往外面跑,為“家里”的150多名老人找房子。
臧曉輝是金秋益壽園老年公寓的院長。這個位于鑫苑路棗莊新村小區內的養老院,從1998年臧曉輝父母開辦至今,17年來迎來送往兩千余名老人。
“以前每到重陽節是養老院最熱鬧的時候,現在老人連去處都安置不了,實在是沒心情辦。”臧曉輝說。
“每砸一下都跟砸到心是一樣的”
10月8日上午11時許,映象網記者來到棗莊新村小區,還沒進大門就已聽到院內機器轟鳴聲、玻璃碎裂聲、木板斷裂聲……嘈雜刺耳。
拆遷公告9月17日開始在社區內張貼。按照公告,10月8日是棗莊社區居民搬遷的最后期限。絕大多數租戶已從各個村民家中搬離,而社區的三家養老院、幾百位老人,卻不得不為下一步的去處發愁。
“這里面住的大多是失能失智的高齡老人,愿意接收的地方很少。”臧曉輝說,他的母親就是在養老院工作連續24小時之后心臟病發作去世的,辦好養老院、讓老人們在這里安度晚年,是他對母親的承諾。
不僅是臧曉輝,從管理員到護理員、廚師,盡快為老人們找到新住處是養老院50多名員工的共同心愿。
“從前天開始砸窗戶,每砸一下都跟砸到心是一樣的。”副院長李秀麗在養老院工作16年了,她說,這次拆遷是養老院創辦至今最大的難關,老人把他們當依靠,安置好他們是現在唯一的愿望。
說起敬老院要搬遷,老太太忍不住流眼淚。
社區內已是狼藉一片。
“養老院就是家,你們去哪兒我去哪”
今年83歲的李秦氏,住進養老院近五年。五年前老人得中風后生活不能自理,唯一能照顧她的兒媳婦死后,在鄭州工作的兒孫把她從周口太康的老家接來送進養老院。
“剛開始我不愿意,怕聽不懂這的人說話,好哭咧。”老太太說,僅僅來了幾天后,就不想家了,“在這兒一天三頓有炒菜,天天不重樣。在家能吃啥?”
養老院里大多數都是失能失智的高齡老人,喂飯、剪指甲、翻身、起夜,吃喝拉撒樣樣兒需要人照顧。老人們在養老院找到了家的感覺,對這兒的員工甚至比對家人還要依賴。
李老太太說,來養老院之后,連春節都不愿意回家過,去年春節臘月二十五好不容易被兒子接回去,初五就忍不住想要回來。
“不回家,回家沒人照顧我。這兒就是俺家,恁去哪兒我去哪。”在養老院,很多老人都有很李秦氏相同的感受。從說拆遷到現在,“所有人都不離不棄”。
“我每天查房的時候,老人們都會用期待的眼神看著我問,‘咱的地方找好了沒?’,心里真是……”李秀麗說著,眼淚吧嗒吧嗒往下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