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工作人員在發掘工地清理灰坑。 中新社發 楊正華 攝
考古工作人員展示出土的仰韶文化時期代表性彩陶。
近日,記者從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一處距今6000~5000年歷史的仰韶文化晚期聚落遺址在鄭州市七里河畔的尚崗楊被成功發掘。出土了大量陶器、骨器和石器等原始人類使用的生產、生活用具。
這是一處仰韶文化中晚期聚落遺址
尚崗楊遺址位于鄭州市東南部管城區南曹鄉西楊村西的土崗上,面積約為12萬平方米。尚崗楊遺址,遺跡、遺物非常豐富,是一處十分重要的仰韶文化中晚期聚落遺址。
據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現場帶隊發掘的負責人高贊嶺介紹,仰韶文化時期,鄭州東南部地區比較繁榮發展,這一時期的文化遺址較多。1993年4月,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為配合鄭州至新鄭高速公路建設,曾在遺址西側邊緣區,進行考古發掘,發掘面積300平方米,發現有房基、灰溝、灰坑等遺跡。2013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考古專家表示,此次發掘初步勘探出該遺址的整體環壕,對它的整體布局已初步掌握,了解了尚崗楊遺址的文化內涵,對鄭州仰韶文化晚期的人類生活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
遺址出土了陶器骨器石器等文物
今年4月,為配合鄭州市至航空港高速公路擴建工程,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人員對沿線涉及文物區域尚崗楊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經調查勘探,在遺址中心區外圍發現有兩條壕溝,環形分布在遺址周圍,較為規則。
經過考古發掘發現,該遺址地層堆積2~3米,遺跡豐富,清理有房基、灰坑、墓葬等。“該遺址外有環壕,內有生活區、居住區和墓葬區,是一處比較完整的仰韶文化晚期人類生產生活的活動場所。”高贊嶺說。
通過現階段考古發掘,尚崗楊遺址出土大量仰韶晚期人類生產、生活用具,有泥質灰陶、夾砂灰陶、泥質紅陶、夾砂紅陶、磨光黑陶等;器形有陶罐、鼎、缽、甕、壺等。陶器表面多素面,磨光或施一層陶衣,并飾有旋紋、雞冠紋等精美紋飾。此外,還出土有骨笄、骨、石鏟、石鑿、石斧、石紡輪等少量的骨器和石器。(鄭州晚報記者 尚新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