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訊(東方今報首席記者 梁新慧)近日,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意見》的出臺,標志著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開始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具體政策】
全面放開小城市落戶限制
《意見》就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提出3方面11條具體政策措施:一是進一步調整戶口遷移政策。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有效解決戶口遷移中的重點問題。二是創新人口管理。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建立居住證制度,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三是切實保障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權益。完善農村產權制度,擴大義務教育、就業服務、基本養老、基本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面,加強基本公共服務財力保障。
【特別關注】
“農”與“非農”將成歷史
“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取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和由此衍生的藍印戶口等戶口類型,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30日公布的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明確了上述改革舉措。這標志著我國實行了半個多世紀的“農業”和“非農業”二元戶籍管理模式將退出歷史舞臺。綜合新華社
權威訪談
城里人和農村人身份上統一了
昨日,公安部副部長黃明就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答記者問。
問: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具有什么實際意義?
答:這意味著將不再區分農村娃與城市娃,標志著城里人和農村人身份上的統一,打破了幾十年來城鄉分割的戶籍壁壘。戶口登記制度統一后,將不再以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為依據區分農村人與城里人,改為根據居住地的不同來區分城鎮人口和農村人口,根據從事的職業區分農業人口與非農業人口。據新華社
新聞鏈接
中國戶籍制度改革歷史回眸
1951年7月16日 公安部公布《城市戶口管理暫行條例》,這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部戶口管理條例,基本統一了全國城市的戶口登記制度
1958年1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第一次明確將城鄉居民區分為“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兩種不同戶籍
1985年7月 《公安部關于城鎮暫住人口管理的暫行規定》的出臺標志著城市暫住人口管理制度走向健全,同年9月,作為人口管理現代化基礎的居民身份證制度頒布實施
1997年6月 已在小城鎮就業、居住,并符合一定條件的農村人口,可以在小城鎮辦理城鎮常住戶口
2013年11月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要“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據新華社
河南“路線圖”
我省每年將有百萬人落戶城鎮
昨天,省政府公布了《河南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規劃中明確,到2020年,我省將實行以居民身份證為唯一標識,依法記錄、查詢和評估人口相關信息的制度。
規劃明確,到2020年,我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將由2012年的42.4%達到56%左右,爭取新增1100萬左右的農村轉移人口;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由2012年的23.1%達到40%左右。
規劃指出,優先解決存量本地人口,優先解決進城時間長、就業能力強、適應城鎮產業升級和市場競爭環境的人口,使他們及其家屬在城鎮落戶,逐步把目前已在城鎮穩定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轉為城鎮居民,力爭每年實現轉戶100萬人左右。
按照規劃,到2020年,鄭州市中心城區常住人口將達到700萬左右,洛陽市達到350萬左右,10個地區性中心城市達到100萬以上,13個左右城市(縣城)達到50~1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