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經省檢察院與省高級法院、省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省公安廳等十部門會簽的《關于依法辦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的若干意見》出臺,《意見》明確我省打擊食品安全犯罪相關部門的職責與配合機制。有關人員稱,“既要讓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人失去人身自由,又要讓其傾家蕩產”。
【協作】偵查階段,檢察機關可提前介入
《意見》明確行政執法、偵查、檢察、審判機關協作配合機制:行政執法機關配合公安機關,做專業咨詢、技術分析等工作;在公安機關案件偵查階段,檢察機關可提前介入;法院庭審時,可商請行政執法人員、偵查人員旁聽。法庭遇到專業技術性較強問題,可召集相關專家論證。
此外,幾家單位應依托信息共享平臺,建立和完善違法犯罪企業、人員名單反饋和公布機制。
【嚴懲】累犯、主犯等5情形不適用緩免刑
昨日新聞發布會上,省檢察院副檢察長賀恒揚介紹,《意見》明確提出,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來維護群眾餐桌安全。
對于食品安全犯罪分子,在強制措施上,公安司法機關要慎用非羈押措施,對曾因危害食品安全行為受過相關處罰的犯罪嫌疑人,原則上不適用取保候審;在刑事處理上,檢察機關要嚴格慎用不起訴,法院對構成此類犯罪的累犯、再犯,共同犯罪中的主犯,生產、銷售源頭者等5種情形之一的,一般不適用緩免刑。
《意見》要求,法院量刑時,應用足罰金、沒收財產等刑罰手段,對犯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被告人,一般應依法判處生產、銷售金額二倍以上的罰金。“既要讓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人失去人身自由,又要讓其傾家蕩產。”賀恒揚說。
【數說】上半年判決1592人,同比增兩倍
保衛“舌尖上的安全”,各部門紛紛出重拳。
省高級法院副巡視員周明杰介紹,上半年審結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1325件,生效判決人數1592人,案件數量和判決人數比去年同期增加215%。
省公安廳副廳長陳志中稱,今年以來,全省治安系統共破獲各類食品犯罪案件1004起,搗毀窩點364個。
1592人
判決人數同比增加215%
1089人
被警方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記者 劉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