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高分夢工廠”之稱的鄲城一高,教室里貼滿了高考勵志標語
映象網訊 高考改革已是大勢所趨,不少高校也開始了先行先試。7日,21世紀教育研究院公布民間高考改革方案升級版,建議高考恢復全國統一命題,形成“雙向多選”的自主錄取模式,取消錄取批次,實行“招考分離”。建議在網友中引起巨大反響。高考到底怎么改?全國回歸一張卷是否具備可行性?東方今報記者進行了調查。
【消息】
民間高考改革方案升級版發布
7月7日,在“深化高考制度改革研討會”上,21世紀教育研究院提出,目前一些將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與高考掛鉤、將等級化的高中學業成績折合為高考總分的改革思路,在評價的科學性、成績的可比性、考試的公平性方面都存在一定問題,“由高校、院系根據對人才的不同需要,形成多元化的招生標準和自主錄取機制,才是破除‘唯分數論’的關鍵”,亟須“從‘招考分離’開始,以招生錄取制度改革為重點,形成高校自主招生、高校和學生‘雙向多選’的招生錄取制度,走出應試教育的困境。”
建議認為,高考制度改革應包括考試制度和招生錄取制度兩個方面。在高校入學考試制度方面,提議恢復全國統一命題考試,在將來出現多個競爭性的專業考試機構之后,可由高校自主選擇參加某一機構命題的考試。國家統一高考可分為“基本學習能力測試”和“指定科目考試”兩種。在條件成熟后,此兩種考試可一年舉辦數次,成績有效期3年。對多次考試的成績進行可比性技術處理。
【河南聲音】 自主命題分省錄取 對河南考生太不公平
當前,全國有16個省、市、區實行高考自主命題。自主命題乃是2003年后,為分擔全國統一命題風險和適應高中課程改革而實行的。由于各高校分省錄取指標分配不均,分省命題進一步帶來評價標準的混亂,民間多有呼聲要求恢復全國統一高考命題,以保障錄取標準的公平性。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在跨省域流動越來越頻繁的今天,統一高考也是解決流動人口子女在流入地應考的基本措施。
而這建議得到了河南各方的呼應。
“為什么全國統一的高考僅時間統一,而命題不能統一?為什么清華、北大里有那么多北京人的孩子……”2008年的全國兩會上,來自河南代表團的人大代表、河南怡和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剛就對現行高考制度提出疑問。
2012年,全國政協委員、河南大學校長婁源功表示,全國39個985高校,如果說按人口來評定,4000萬人口應該有一個,河南應該有兩到三個985;如果說按照經濟大區來布局,在這若干個國家級戰略經濟區里面,只有河南沒有一所985。
河南省政協委員王立群曾表示,河南的人口多,教育資源不足,沒一所985高校,河南考生面臨教育不公問題。“中國的教育資源不均衡,高校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武漢、西安等地。北京的考生考上北大的幾率,比河南的大得多。”十八屆三中全會專門提出高考改革總的原則就是“教育公平”。教育部應該給河南這樣的高等教育薄弱地區更多傾斜和扶持。
網友也做了統計,2014年,河南考生72.4萬人,而全國2014年211以上院校在豫招生不足2.7萬人。如此算來,211以上院校在河南招考比例僅為3.7%。
【網友發言】 現在高考確實不公平 統考也有必要
不少網友也認為,統一高考,將會恢復高考的公正平等,但也有網友擔心改革如果不到位,會不會是另一種不公平替代一種不公平。
@基層子民2011:統一教科書,統一高考試卷,統一按考生比招錄,廢除自主招生和加分。恢復高考的公正平等。如此,農民工子弟可在就讀地參加高考了!
@林濾山:上世紀80年代的高考也全國統考,同一張試卷,雖然各省、市錄取分數線不同,但這種不公平是擺在明面上的,同一個班的大學生的分數有比較性。奇怪的是,社會在進步,高考反而更加不公平。
@down79:我覺得一年多考、成績3年有效可行,因為高考真的不能代表所有,有的人也許只是當時發揮不好,沒考上又要花一年的時間重來,如果實行這種方案,可以給考生多種選擇的機會。
@大藏布:不要用另一種不公平替代一種不公平,在錄取設計上慎之又慎。
專家說法】 評價體系不變 單靠統考難實現公平
在鄭州教育學會學習心理研究會咨詢師王海勇看來,改革開放之初,全國高考使用的是同一張試卷,后來逐漸形成各地使用不同的試卷,“教育不同”現象也越來越嚴重,在河南考生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此次,21世紀教育研究院提議的恢復全國統一命題考試,這一步是實現“教育公平”的第一步。
河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院長楊捷認為,從全國一張卷到現在各地使用不同的試卷,是歷史形成的,要改革很難。要真正實現教育公平,單靠全國使用一張試卷還遠遠不夠,如果評價體系不發生變化,是無法真正實現教育公平的。(東方今報記者 高冬麗 張靜 實習生 周樂陶/文 記者 沈翔/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