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王偉賓
11月19日,記者從河南省民政廳了解到,在為期兩個月的低保專項檢查中,我省城鄉低保共清退“關系保”、“人情保”對象2928人。目前,我省城鄉低保資金已全部實現社會化發放,操作程序規范,較好地保障了城鄉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今年9月,我省開展最低生活保障專項檢查工作。省民政廳、監察廳、財政廳、審計廳組成4個檢查組,先后對全省城鄉低保工作進行了專項檢查。
與今年年初相比,城市低保動態調整新增38953人、退出47353人,“關系保”、“人情保”清退991人;農村低保動態調整新增134576人、退出47389人,“關系保”、“人情保”清退1937人。截至9月底,全省共有城市低保對象71.9萬戶、132.4萬人,農村低保對象278.7萬戶、385.78萬人。
省民政廳有關負責人解釋,與年初相比,城市低保人數減少8400人,農村增加87187人,其原因是早在2002年,城市低保已經實現應保盡保,十幾年來人數變化不大,由于近年不少地方采用信息比對辦法核查低保對象家庭收入與財產狀況,對一些隱瞞經濟情況的家庭進行了及時清退。農村低保對象大幅度增加,是因各地按照政策要求,將符合條件的二級以上重度殘疾人納入低保。
該負責人介紹,從此次檢查情況看,我省城鄉低保制度建設逐步規范,制度更加創新。例如平頂山舞鋼市將農村貧困家庭分為絕對貧困和相對貧困不同層次,按照致困原因和困難程度,明確“十保、十不保”,即應該納入低保的十種情況和不予保障的十種情形,給基層干部群眾一把可對比操作的標尺。
信息比對系統的運用更加普及。例如為解決低保家庭收入、財產核定難問題,糾正錯保現象,洛陽市率先成立社會救助對象信息管理中心,建立了跨部門、多層次,以橫向數據交換為特征的低保家庭經濟狀況信息比對系統,首次運用信息技術強化低保監管,洛陽市先后共取消不符合條件低保對象約5.4萬人,節約政府財政開支近7000萬元。兩年以來,信息比對系統的運用先后在許昌、漯河等部分省轄市及縣(市、區)推廣。
長期公示制度得到加強。公開是低保工作的前提,公正是低保制度的核心。據不完全統計,全省51435個村(居)委會,已有51232個村(居)委會建立了低保對象長期公示欄,目前尚有203個村(居)委會沒有建立,建有率為99%。(記者李紅實習生張美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