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人口超千萬
映象網訊(記者 王秋欣/文 沈翔/圖)“鄭州已跨入超級大都市”、“人口密度居全國第二”……近日,媒體的這條報道在網上引起熱議。“1100萬鄭州人口”是怎么算出來的?超級大都市有哪些標準?鄭州是否已經跨入這一行列?“人口密度居全國第二”的說法準不準確?記者昨天向相關部門和專家求證。
【緣起】
網友熱議鄭州成“超級大都市”
近日,有省內媒體報道鄭州市發放新版居住證時,指出“鄭州市的實有人口目前已經達到1100萬,按照國際慣例,這一數據也意味著鄭州已跨入超級大都市行列”、“按照建成區面積計算,鄭州人口密度僅次于廣州,位居全國第二”。這些說法不但在多家網站轉載,也引起網友熱議。
網易新聞轉載該文時,有2萬多網友參與了討論。不少網友的討論也集中在“鄭州成為超級大都市”這個話題上。
有的網友驚訝:“鄭州什么時候變成超級大都市了?”有網友跟帖:“北京、上海、重慶笑了。”還有人疑問:“鄭州的人口密度居全國第二,上海第幾?”
一些網友表示,鄭州離印象中的大都市還很遠,突然被宣布成為“大都市”,不知有什么依據。
【反饋】
“1100萬”包括鄭州六縣市區人口
記者通過360百科查詢到,超級大都市是指城市人口數超過1000萬的城市,其中的城市人口多指城市常住人口。根據鄭州市政府官方網站2010年的數據,鄭州市總人口863萬人,其中市區人口425萬人。今年8月中旬,鄭州市副市長張建慧在一次會議上透露,鄭州市目前建成區346平方公里,擁有戶籍的有360多萬戶,半年以上常住人口有280多萬人。根據省統計局的數字,2012年底,鄭州全市常住人口有903.1萬人。
“1100萬人肯定是包括六個縣市區在內的鄭州市全市人口。”昨天,鄭州市政府有關負責人明確了這一點。也就是說,從全市人口衡量,鄭州的確夠得上超級大都市的人口標準。但如果從市區建成區常住人口來看,鄭州人口數量離超級大都市的標準還有很大距離。
那么,“人口密度居全國第二”的說法是否準確呢?記者昨天咨詢了鄭州市公安局的相關人員。對方表示,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流動人口密度居全國第二”。
根據官方發布的數據,截至2012年底,鄭州市的流動人口登記數為323萬,按建成區面積算,流動人口密度大約是每平方公里9000人。“由于北京、上海建成區面積比鄭州大得多,所以流動人口雖然多于鄭州但密度卻沒有鄭州大。”對方解釋。
【專家】
“大都市”的標準不僅僅是人口
“超級大都市是用來劃分城市人口多少的概念,衡量的標準應該主要是市區人口。”省社科院城市發展研究所所長王建國解釋,鄭州六個縣市區的人口里有大量農民,這些人都算成大都市人口,不太嚴謹。
“與其追求超級大都市的稱號,不如客觀務實地朝國際化大都市發展。”他說,國際上評價一個城市是不是國際大都市,不是僅看人口達到多少,還要看這個城市的經濟、社會、文化多項發展指標。比如,城市開放性怎么樣,市場化程度有多高,政府運行效率、管理水平有多高,教育科技水平、國際交流情況怎么樣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