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跑”了嗎?據說這是最近流行的問候語。這個“跑”,說的不是跑步,而是你投資的P2P平臺跑路了沒。
歷經10年發展,P2P網貸迎來了洗牌期。有數據顯示,今年截至9月份,有677家P2P問題平臺跑路。而去年全年,只有122家跑路!
山東P2P平臺跑路最多
據網貸之家提供的數據顯示,問題平臺以山東數量最多,為160家,占比23.6%,其次為廣東105家,此外,浙江64家,上海市42家,安徽和北京均為37家,四川25家,河北23家,而河南有14家(詳細名單,請掃描河南商報微信公眾號“投牌”的二維碼)。河南這14家問題平臺,有3家是當月上線,當月跑路的。
此外,這些問題平臺多數是在2014年至2015年之間成立的,注冊資本金在1000萬元左右,超過5000萬元的平臺很少,僅有幾家。
在已出問題的平臺中,不乏項目真實,但因借款人逾期壞賬而導致的提現困難,不乏因為擔保公司的拒不履約而導致的危機。盡管如此,仍可以得出:違規是跑路的最重要原因,主要問題依然是詐騙卷款跑路,或者平臺挪用投資人的資金用以還貸,或轉而放貸、炒股,或支持自身主業等。
P2P網貸單月突破千億元
跑路平臺增加的背后,也顯示了P2P網貸行業快速的增長。河南商報記者查閱網貸之家發現,截至9月底,P2P網貸行業累計平臺數量達到3448家,累計問題平臺達到1031家,正常運營平臺為2417家。
目前,運營平臺數量前三位的省份是廣東、浙江和山東,分別達428家、304家和284家。據了解,很多銀行系開始大舉進入該行業。
與此同時,9月份P2P網貸行業整體成交量已達1151.92億元,首次單月突破千億元成交量大關,是去年同期的4.39倍。歷史累計成交量已經達到9787億元。從近兩個月成交量的數據來看,網貸行業成交量均以超過18%的速度快速增長。
(吳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