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或成趨勢
[摘要]在現行存貸比考核機制下,順應理財產品監管的要求,銀行此類保本型理財產品會越來越多,甚至逐漸取代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理財產品。
本報訊 (記者 李素平)臨近6月底,去年的資金面緊張局面似乎并不太明顯。而記者走訪星城多家銀行網點發現,今年以來,保本型理財產品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了市民眼前。6月中旬,浦發銀行在長沙行慶專供的保本型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5%;營盤路興業銀行網點,12個月期限的保本型理財,預期年化收益率達5.0%;五一大道上華夏銀行網點,1款182天期限結構化保本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為2.58%-6.464%;八一路的華融湘江銀行網點,91天期限保本型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5.3%。
與之相對應的是,中國電子銀行網金融超市共收錄的25家銀行發行的逾300款理財產品中,最近一周保本型理財產品占比有明顯攀升,占比上升至產品總數的三成。
對此,華夏銀行長沙分行個人業務部總經理顏凱分析稱,保本型理財產品大行其道的背后,折射出的是銀行吸儲的迫切。以前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不能算作存款納入考核,而保本型理財產品本金存入銀行,利息拿來投資,既能為銀行創造理財產品銷售的中間業務收入,也能吸收存款。對投資者而言,理財產品合同中承諾保本的同時,能獲得可觀收益。并且,有的保本型理財產品還可以支持開具存款證明,對家有留學生家庭提升資金收益率很有效。
顏凱判斷,在現行存貸比考核機制下,順應理財產品監管的要求,銀行此類保本型理財產品會越來越多,甚至逐漸取代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唱主角的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理財產品。“未來的銀行理財,保本型理財產品和類似基金凈值的份額化理財產品會是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