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阿里巴巴集團發布“碼上淘”開放戰略,推出“碼上淘”平臺,并公布了第一期五大應用:“商品碼”、“服務碼”、“碼上店”、“互動碼”、“媒體碼”。阿里巴巴集團首席運營官張勇表示,這是阿里對消費者數據挖掘的開始。
“輕量”挖掘數據
“‘碼上淘’是以云+端為核心的阿里無線戰略紐帶。”張勇表示,基于阿里集團多年積累的海量商品數據庫、電子商務生態體系、云計算大數據能力,“碼”從此不再只單一承載名片的功能,而最終實現人和人、人和信息、人和實物的無縫互聯。
今年年初,阿里巴巴發布“云+端”戰略,開始挖掘長期積累的商品和消費者數據。張勇介紹,手機、電視、PC、線下門店等都被稱為端,而二維碼是最小的終端。
阿里集團“碼上淘”第一期包含五大應用:“商品碼”、“服務碼”、“碼上店”、“互動碼”、“媒體碼”。
據介紹,“商品碼”接入了阿里十億級商品庫,為每一件商品打上專屬的電子化身份證。消費者對任何一件商品掃碼,即接入阿里的商品數據庫,調用商品的型號、款式、價格、口碑等信息,并能在網上直接購買。出現在快遞包裹上的“服務碼”,可以替換使用說明書,解決物流簽收、售后服務等問題。“碼上店”則是實體門店的空間與虛擬實際無線延展的結合,可陳列更多的商品數,目前阿里已啟動線上線下結合的嘗試。而“互動碼”使得任何一件商品包裝變成品牌與用戶互動的窗口,用戶掃碼即直接參與品牌在云端的游戲及活動。“媒體碼”則幫助傳統的媒體形態徹底轉型,由單純的廣告模式,轉向直接產生銷售的渠道。
阿里巴巴相關負責人介紹,二維碼是物聯網的重要應用,服務碼、商品碼等均可以運作商品溯源。按照阿里的預期,未來還有更多二維碼的應用,目前只是第一期。
針對二維碼安全問題,阿里巴巴相關負責人介紹,基于十幾年積累的大量的技術儲備,阿里內部對整個基于碼帶來的信息和行為背后的數據實時監控,并備有從碼的生成過程到頁面組件以及后臺數據統計、渠道管理等一整套的解決方案。
O2O是個偽命題
當日,百事可樂、青島啤酒與阿里巴巴集團達成“碼上淘”戰略合作。
有分析人士指出,阿里巴巴此次“碼上淘”戰略,其實也是實體店實現商品O2O的重要方式。對此,張勇卻有不同見解。
“O2O是一個偽命題。”張勇指出,把不同的產品升級為互聯網思想,用互聯網行為來支持新商業,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但是在不同的行業選擇的方式和商業模式會不一樣。
張勇認為,百貨零售、便利店、家裝建材行業等任何一個行業,都存在原來的商業利用互聯網的方式能夠變成新型商業形態的可能性。但是,很難有統一的O2O解決方案。
張勇介紹,阿里巴巴旨在挖掘商品數據、商家資源、互聯網資產和相應數據的價值,用開放合作,為新商業提供一個基礎設施,幫助整個商業的轉型升級。
青島啤酒相關負責人則認為,通過二維碼,可以形成線上和線下的有機結合,把商家的渠道優勢和電商平臺優勢有機結合起來,并有利于了解用戶的習慣。
據了解,給商家提供的“碼上淘”平臺,現階段并不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