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一起“聚餐”吃橘子
這幾天,武漢生物工程學院內忙著發“橘子獎”,請學生吃橘子,一時校園內橘香四溢。據了解,在對優秀學生實行“橘子獎”的同時,回收的橘子皮將被作為學校課題實驗材料,統一回收。
2011年,該校從華農采購了300株柑橘大苗,種植教學樓及住宅區。經過3年精心培育,今年掛果。10月8日,已先期采摘了一批,供應教職工嘗鮮。經人提議,校方一合計干脆從湖南采購回1.5萬斤橘子,獎勵給表現突出的學生。
此次獎勵橘子對象,為優秀寢室長、優秀班級學習委員會主任。其中,“好室長”每人8斤(由寢室同學分享),“好學長”每人15斤(由班級學委會成員分享)。此外,對于在勤工儉學、志愿服務、社會實踐等方面表現突出的優秀學生,每人獎勵3斤。
截至昨天,學校總共下發橘子2824份,共1.5萬斤。
香甜的橘子吃后,橘皮要被集中統一回收。學校后勤集團負責人說,橘子皮曬干后,將提供給藥學院和園林系,用作研制中草藥原料,或作為混合配制復合有機肥料(供生產盆景花卉使用)的原材料之一。
藥學院副院長劉焰教授介紹,“我們現在正在做一項中草藥泡腳原料研制的校本課題研究,考慮加入橘子皮。橘子皮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香精油,對足部的皮膚可以起到很好的滋潤作用……”
園林系副主任丁健博士說,橘皮富含氮磷鉀、果膠、纖維素等成分,加上秸稈,如和廚房余料(爛菜葉、果皮、剩飯)等進行堆肥漚制,是一種難得的有機肥料,比較適用柑橘類的蕓香科植物,相對無機肥料來說,這種緩釋肥料有益植物扎根,效力更持久。
據了解,在武漢高校,“請學生吃橘子”為該校首創。該校學工部部長余仕良昨天表示,“這個花錢不多,對學生有一種表彰激勵作用;在收獲的金秋,獲獎者和其他同學一起分食,有助養成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培養他們的分享意識。”
相關鏈接
自己動手制陳皮
將果蒂剪平,選取果皮完好的橘子;將剝好的果皮放于當陽處,使其自然失水萎蔫,晾曬時橘白朝外;將風干的橘子皮,存放于密封裝置2~5個月,用濕度為80%的潮濕空氣加濕,以使果皮軟化;果皮軟化后,將其捆綁固定,風干,然后再次放到當陽處曬干;等到完全曬干后,陳皮即制作完成,將其用塑料袋密封存放即可。
一般來說,橘子黃皮、青皮都可以做。做之前,橘子皮最好用清水泡上半個小時,洗干凈,然后再曬干,要避免受潮長毛。剛曬干的橘子皮沒有經過陳化,如果泡水、做菜,味道顯苦,泡水還可能上火(橘子本身熱性)。最好是存儲了2年以上的橘子皮,泡水喝才不會出現上火。
陰干1年以后才能稱之為陳皮,三年以上最好,未超過一年的橘皮,盡量不要拿來泡水或食用。
通常,陳皮以新會柑的柑皮價值最高。陳皮最顯著的藥效是化痰止咳,疏通心腦血管,降血壓等,是藥食同源的寶貴原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