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兩江新區魚復工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常務副總周達宣近日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北京現代第五工廠將于6月23日在重慶舉行開工儀式,預計年產能為30萬輛。
至此,重慶已有11家汽車整車企業,今年產量將達320萬輛。
鼓勵新車消費
重慶本地以及由此輻射的西南市場,是北京現代中意此地的主因之一。
重慶近年大力發展汽車產業,僅去年一年便生產汽車263萬輛,已居全國汽車產量第一位。在此基數上,重慶今年亦保持了數倍于全國增速的高增長,今年產量目標鎖定為320萬輛。
北京現代的30萬輛產能的納入,不光為該市整車生產又添生力軍,更為當地產業鏈的內部循環帶來立竿見影的實效。周達宣透露,新工廠60%的輪胎都將來自同一工業園區的韓泰輪胎。
這與重慶汽車產業布局的初衷相應。“能做到這個效果的原因是這五年來,我們按照產業鏈把汽車的上游、中游、下游,從整車組裝到發動機、變速箱等主要零件都搞上,上千個零部件廠全面匹配。”該市官員介紹。
重慶先是推動全國主要汽車廠商到重慶下單造車,后推動國外的福特、通用、意大利的依維柯、日本的五十鈴、鈴木共十家知名汽車整車企業在重慶生產汽車,北京現代第五工廠開工之后,該名單數量添為十一。
對于傳統汽車產能過剩的問題,長安汽車(微博)股份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部長、高級工程師冉啟波表示,長安汽車還處在供不應求的階段,原因之一,是對合資車的市場需求正向自有品牌轉移,長安汽車的自有品牌汽車的新增用戶中有30%正從合資品牌轉移過來。
根據該公司提供的數據,公司1-5月累計銷售125.02萬輛,同比增長13%。其中,長安自主品牌汽車累計銷售73.28萬輛,同比增長17%;自主品牌乘用車累計銷售47.74萬輛,同比增長44%。
與此同時,重慶政府也對新車消費予以了鼓勵:6月8日,重慶市商委對外宣布,凡個人于6月10日至6月30日,在重慶范圍內購買并在市內公安機關車輛管理部門登記上戶的各類汽車(不含二手車),均可享受1000元購車專項補貼。
發力新能源
有專家分析,今年上半年,全國的新能源汽車銷量或達10萬輛左右。重慶汽車產業亦希望搶占這個大市場。
重慶市常務副市長翁杰明近日在相關場合表示,新能源汽車正成為汽車工業轉型升級的方向。
重慶市發改委在本月10日召開的重慶戰略性新興產業工業座談會透露,重慶市去年生產電動汽車的數量為3000輛,今年僅東風小康一家,就計劃生產新能源汽車1萬輛,遠期規劃產能為20萬輛。
據長安汽車發布面向未來10年的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以純電驅動為主線,同步發展插電式混合動力及純電動兩大技術平臺,力爭通過十年,推出34款產品,累計銷量達200萬輛,成為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的新能源汽車企業。而此前不久,長安逸動純電動上市,一公里僅需0.15度電,成本低于8分錢/公里,較傳統車節約85%的使用成本。
此外,冉啟波透露,長安汽車與特斯拉的合資合作正在洽談中。
無獨有偶,5月26日,力帆集團發布了計劃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52億元的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旨在構建新能源汽車完整產業鏈。其集團總工程師,首席科學家對媒體表示,2020年前力帆將推出21款純電和混合動力新產品,實現新能源整車累計銷售50萬臺,并實現8度電100公里,平均油耗小于2升/100公里及換電時間少于3分鐘的性能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