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上學”喪父失母 兩兄弟與年邁老人相依為命 希望外出繼續讀書
對于曦晨和義晨這對八九歲的兄弟來說,生活的殘酷早早地出現在他們面前。父親6年前去世,母親隨即不堪生活重負獨自離開,奶奶常年患病,爺爺只能一邊照顧老伴兒和孫兒,一邊在2畝多的田地里勞作營生,唯一的親姑姑家境亦不寬裕,對這對苦命的侄兒愛莫能助。說到這些,他們的爺爺老淚縱橫:“飯吃好歹都沒啥,只是現在孩子上學都是個問題。” 記者張希 見習記者李康/文圖
【悲劇】父親突然去世 奶奶心力交瘁患病
曦晨和義晨家住淮陽縣新站鎮張樓行政村,走進張家這間破舊的房子,坐在木床上的8歲男孩兒正興致勃勃地玩耍,仿佛早已習慣貧苦的一切。張樓村黨支部黨員干部李會計走進來,講述孩子的處境:“這個孩子叫張義晨,他9歲的哥哥張曦晨正在項城一個行政村的小學讀書。2008年,義晨1歲半,他的爺爺和爸爸在鞏義搞建筑,沒想到爸爸突發急病,還沒來得及搶救人就沒了。”
孩子的爺爺嘆口氣說道:“兒媳婦是兒子打工時候談的,為了讓她平靜下來好好照顧孩子,我就把家里的糧食賣了去新疆打工,但是兒媳婦待了半年就堅決要獨自離開。從此,就剩下我和老伴兒回到老家拉扯這倆孩子。”
對于張家爺爺奶奶來說,那是一段悲慘的時光。白發人送黑發人,兒子沒了,只剩下一個已經出嫁的女兒也無力承擔兩個小孫子未來的生活。“有時候真想喝藥死了,一了百了,反正也活不到孫子長大成人了。可每次都狠不下心,要是俺們死了,孫子該咋辦?”義晨的爺爺無奈地說。
自此,奶奶雖然竭力支撐,不顧一身病痛日日勞作在田間,但難免心力交瘁而患上失眠。爺爺說:“孩子的奶奶一身病,頸椎病、冠心病,現在由于精神壓力太大又開始失眠,整夜整夜睡不著覺,醫生說這是精神病的前兆。要不是孩子奶奶生病,我還能外出打工掙點錢,現在家里有病人得照顧,有孩子得給他們做飯,除了在家里2畝多地上種點糧食,沒別的掙錢法兒。”
【困難】沒錢外出讀書倆兄弟上兩遍三年級
然而,屋漏偏逢連陰雨,今年河南大旱,張家的糧食大量減產,孩子的奶奶又發病住院。張家已嫁到項城的女兒接孩子奶奶去看病,奶奶住院四日,正逢陰雨連綿,沒等到出院,就急著趕回了家,因為家里收的花生再不打理就要霉爛殆盡了。
爺爺一邊捧著霉變的花生一邊說:“像往年,連著麥子和花生,一整年種的糧食還能賣7000多塊錢,供一家四口生活。今年糧食減產,收5000多塊錢的糧食就不錯了。”
讓張家爺爺最發愁的倒不是溫飽,而是日漸成長的孩子上學的問題。他說:“飯吃好歹都沒啥,守著地收點糧食在家做點啥都能填飽孩子肚子。只是現在孩子大了受教育是個問題,村里的小學只有三個年級,老大曦晨前年上的三年級,去年又讓他上了一遍三年級,今年實在沒法兒了,俺閨女就把他帶項城一個行政村暫時先湊合著上。說是九年義務教育,可是讓他們離開家去上學,俺們真的拿不出錢。”
李會計接著說道:“孩子的姑姑咋說也是嫁出去的閨女,生活也不寬綽,也是可憐自己的老母親才頂著家庭壓力把娘家侄兒帶過去上學的,可這也不是長久之計,異地上學各種限制,到現在孩子的學籍還沒辦好。老二義晨去年也上過三年級了,今年還得繼續上三年級。”
【希望】名列前茅渴望繼續上學
張家墻上貼了12張獎狀,5張是曦晨的,7張是義晨的,在張樓村小學里,兩個孩子成績名列前茅。李會計感嘆道:“命苦的孩子多少還是有些天賦的,鄉下人苦啊,生了病也都是硬撐著,俺村里可多農民,都是拖到不行了才去檢查,只要檢查出來有大病,來不及治療就得死。一些小孩兒的爸爸要是沒了,很多年輕媽媽撇下孩子就走了。為了救助這些孩子,我們都給這些孩子上報成孤兒,只是低保和補助都是杯水車薪,解決不了孩子的實際問題。希望社會各界能幫幫這些可憐的孩子,給他們一個未來。”
張家爺爺也說:“義晨比曦晨活潑些,曦晨更懂事些,放假在家還幫著奶奶下地干農活兒。有時候老伴兒為倆孩子發愁想不開,我就勸她,苦日子會過去的,現在國家社會都有救助,慈善愛心機構也多,會有人管咱孫兒的。”
活潑的義晨全然不覺生活的艱辛,當李會計問他:“想不想讓叔叔阿姨幫你找一所好學校去上學?”他只是歡樂地笑笑:“想啊!”隨即,他便蹦蹦跳跳到桌前寫起了作業,在屋內昏暗的燈光下,義晨的眼睛宛如茫茫黑夜里一顆星星。
記者手記
兩位年過六旬的老人,本應在家安享晚年,但是因為兒子英年早逝,兒媳婦不辭而別,留下兩個年幼的孫兒。年邁的身軀必須擔負起照顧家庭的重擔,羸弱的肩膀要為自己的孫兒撐起一片天。田地里、灶臺前,他們時刻在忙碌著,為的就是不讓孫子們餓著、凍著,在學堂里多讀幾年書。可是,他們畢竟已經年過六旬,越往后,就越老態龍鐘,力不從心。但是為孫子,他們必須堅持下去。在此,東方今報呼吁社會上的愛心人士,當你們看到這篇報道后,想為這兩位老人減輕一些負擔,讓這兩個愛學習的孩子能繼續自己的學習,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把你們的愛心傳遞給張家兄弟。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