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一座始終以文明為追求又不斷彰顯文明的城市。
在過去成功創建全省文明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國家級生態示范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的基礎上,我市今年連續第五屆蟬聯中國十佳宜居城市,第三次榮獲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前不久又榮膺中國十大最美麗城市。
榮譽并沒有讓信陽人放慢追求文明的腳步。“創建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根植人心。因此,自2007年啟動六城聯創工作開始,我市不斷鞏固成果,提升優勢,持續保持了創建工作的動力與活力。
健全機制 推進創建常態長效
作為今年屆滿的省級文明城市,我市以新一輪全省文明城市創建為契機,實行黨政主導、三級聯動、部門實施、全民動手,掀起了聲勢浩大的創建新高潮。
健全組織機制,統籌創建工作。再創過程中,市領導經常深入一線實地檢查指導,及時召開多種形式的創建工作會,定期分析創建工作開展情況,查找薄弱環節,研究解決問題,跟蹤督導落實,確保了創建工作有力有序、高效推進。
健全宣傳機制,營造濃厚氛圍。我市有關部門制訂下發宣傳方案,報紙、電視、電臺、網站等媒體開設專題專欄,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宣傳創建文明城市的意義、內容和要求,報道創建動態、典型事跡。同時,通過開辦講座、印發資料、發送短信,設置宣傳欄、大型宣傳標牌、公益廣告,營造出濃厚的創建氛圍。
健全責任機制,凝聚創建合力。我市對照文明城市標準,細化職責,并明確到全市各個部門單位。在極易反彈的市容環境衛生上,堅持每月3次明察暗訪,月底召開例會通報點評落實情況,有力促進了創建責任落實。
健全保障機制,持續創建動力。我市抽調40多名后備干部組建市級創建辦公室,成立專項督導組,深入實地全面督導。同時,將創建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在財力、物力上給予有力保障。
健全考核機制,確保任務落實。我市將各級各部門創建工作納入年度目標管理,嚴格考評,獎懲情況在新聞媒體上予以公示,形成了全市上下齊抓共管、合力創建的良好局面。
建管并重 創建工作精細科學
生態良好的信陽本來就美,這幾年在高標準編制各項規劃的基礎上,統籌新老城區開發改造,統籌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堅持把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城市建設全過程,使得人居環境更美。僅中心城區就新建了賢山、龜山、震雷山、金牛山、龍飛山、羊山“六山”公園,“城在山中,水在城中,樓在綠中,人在畫中”已成為信陽山水園林城市的真實寫照。一組數據能佐證生活在信陽的舒適度:中心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2.81%,綠地率達37.23%,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4.15平方米。市區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連續三年在340天以上,居全省第一。市民飲用水質達標率100%,為全省最好城市之一。
城市三分建七分管。我市在加快城市建設的同時,把城市精細化管理與文明城市創建緊密結合,持續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突出抓好環境衛生,公開招聘具備資質的社會作業公司,負責清掃保潔和管理中心城區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公廁,有效提升了管理效率和效果。強化新建住宅小區管理,確保新建小區建設與綠化、亮化、環衛、雨污管網、停車場等配套公共基礎設施同步交付使用。創新城市管理機制,出臺了城市行政集中執法、戶外廣告、建筑垃圾、景觀亮化等城市管理法規,提高依法管理水平。
精選載體 “滲透”工程豐富多彩
有文明的市民,才有文明的城市。為此,我市把培育人、塑造人,全面提高市民素質作為創建工作的基礎,通過解決好與人的全面發展密切相關的各類問題,不斷鞏固創建成果。
主題活動提升素質。不斷豐富創建活動載體,開展“學習總動員、讀書我先行”,“誦讀中華經典、提升文明素養”,在文明交通、美化市容環境、普及文明風尚、窗口行業等方面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引導市民講文明樹新風。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廣泛開展“學倫理、心理、生理知識,做美德少年”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和“傳唱優秀童謠、做有道德的人”網上簽名活動,逐步健全“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網絡。在良好社會風尚培育上,深入開展道德模范評選和學習宣傳活動。一時間,熠熠生輝的人物不斷涌現:入選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的黃久生、李守祿,入選第四屆河南省道德模范候選人的許光……這些德耀中華人物背后,更多的是默默無聞的凡人善舉,在共同引領著城市文明新風尚。
基層創建扎實有效。大力開展文明行業、文明單位、文明社區創建,在全市交通、醫院、賓館、銀行等21個“窗口”行業,廣泛開展“三學一做”教育和創建“誠信行業”活動,有效提高了服務質效,示范帶動作用充分發揮,先后建成175個標準化文明社區,經常開展的科技、文體、法律、衛生“四進社區”活動和社區文藝會演,大大豐富了社區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綜合整治 打造宜居宜業環境
城市的環境秩序,是考量城市文明指數的一把標尺。我市以再創文明城市為切入點,集中開展系列整治活動,著力打造更加宜居宜業城市環境。
綜合整治環境。對城區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和城中村、城鄉結合部的環境面貌、衛生秩序、綠化美化等進行綜合整治;實行門前“五包”,全天候保潔中心城區;拆除中心城區所有旱廁,500多座新建、改造的水沖式公廁全部免費開放;依法加強市容管理,大力整治占道經營、騎路市場、亂停亂放等違章行為。
規范集貿市場。對照創建文明城市標準,集中整治集貿市場、菜市場、早夜市攤群,特別是學校門口攤點和市場的經營行為,先后對22個農貿市場進行升級改造,確保衛生達標、秩序規范。
凈化文化市場。加強校園周邊環境整治,大力開展“掃黃打非”行動,強化對出版物市場、音像市場、網吧及其他營業性娛樂場所的日常監管。連續8年開展“三項整治”和社會文化環境集中整治,優化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
整治交通秩序。大力開展“文明交通行動”,集中規范中心城區交通秩序;加強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全面規范公交、出租站點和交通設施,有效解決了交通秩序混亂擁堵,方便了市民出行。
優質服務打造高效政務環境。市行政服務中心內,首問負責制、一周辦結制、收費公示制和投訴處理機制,方便了企業和群眾辦事,而“五禁止”、“十不準”的嚴格執行,使干部作風建設進一步加強,行政效能進一步提高,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
治安綜治打造穩定社會環境。平安信陽建設,實現了對全市城區全天候、全方位的動態管理和監控。信訪“四家工作法”的創新實施,及時幫助群眾解決各種困難和合理訴求,不斷提升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有效促進了社會和諧。
文明城市創建不只是系列整治,更體現在日常行動上的點點滴滴:干部職工到責任路段清除衛生死角,凈化街區環境;個體工商戶、社區居民搞好門前“五包”、社區衛生秩序;青年志愿者走上街頭,倡導文明出行,勸導不文明現象……細看身邊正在發生和改變著的一切,我們相信,文明的足跡已踏遍城市的角角落落,文明的光芒已照進千家萬戶。
方慧玲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