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6年至今,17年間,她先后資助23名貧困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她退而不休,義務為小區的老人和大學生體檢7年多,直到力不從心;她曾經向新鄉市慈善總會捐款3萬元,幫助22名白內障貧困患者重見光明;她還立下遺囑身后將自己的骨骼和眼角膜捐獻出來……她就是已經80歲高齡的河南師范大學(以下簡稱河師大)校醫院退休校醫梁聲翕老人。
生活坎坷為助學子晚年甚清貧
今年80歲的梁聲翕是河師大校醫院的一位退休醫生,是一名新黨員,她去年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8月12日上午,走進河師大家屬院一間4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記者見到一位滿頭白發但笑意盈盈的老人。她就是梁聲翕。
記者環視四周,只見通往臥室的過道里,放著一張舊桌子,臥室內,一張小床上僅放了一條舊被子,一張舊圓桌上放了兩個陳舊的水壺。
不足兩平方米的廚房,堆放著一個爐子和一堆煤球。家中稍微值點錢的大概就是一臺老式冰箱和一臺21英寸電視了。
雖然生活如此簡陋,她卻在17年來,資助了23名貧困大學生、先后捐款數十萬,今年8月初又取出畢生積蓄十萬元捐給學子。
“就我一個人,家里比較簡陋,隨便坐啊。”坐下后,老人將自己的故事娓娓道來。
1933年,梁聲翕出生在信陽市潢川縣。14歲離家到漢口求學,1950年1月到重慶,成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政大學二野三分校的學生,從此踏上了軍旅生涯。1950年5月份,梁聲翕考上了川東軍區衛校,也就是現在的重慶醫科大學。1952年7月,衛校畢業后,被分配到川東軍區直屬醫院。1954年8月,她從川東軍區直屬醫院轉業到了四川省綿陽市劍閣縣人民醫院,做了一名外科醫生。
1959年梁聲翕申請去北大荒烏蘇里江邊的851農場工作。在條件極端惡劣的北大荒,幫助很多人擺脫疾病的折磨。從家鄉到部隊,從部隊到地方,梁聲翕先后在北大荒、完達山的林場和信陽淮濱縣醫院工作,后調到河南師范大學校醫院。
據悉,梁聲翕老人有過兩次不幸的婚姻,終生沒有生育。早在年輕時,她就患了粟粒性肺結核病,雖經多次治療,但體質仍然不好。如今她已是80歲高齡了,身邊無兒無女,最需要被人幫助的她,卻十幾年如一日地將自己的積蓄拿了出來,幫助別人。
17年來,幫助23名貧困大學生順利畢業
1990年,梁醫生退休了,孤身一人的她,省吃儉用,自費購買了藥箱、聽診器等常用醫療器具及藥品,經常為小區的老人免費體檢,給學生治病,發揮自己的一技之長,受到大家的喜愛,一直堅持到1997年她走不動了才停止。
據悉,自1996年起,梁聲翕每年選一名品學兼優、家庭貧困的大學生作為資助對象,直到大學畢業。在1996年至2007年年底期間,每人每月50元。從2008年1月份起,她把學生的生活費漲到了每人每月70元。資助金額至今累計近5萬元。17年來,她資助了23名大學生順利畢業。
河師大的師生們都知道,梁聲翕老人挺不容易,常年有病,離不開藥,退休金也就1000多元,可她寧肯少買點藥,也要省下錢資助學生。
并且梁聲翕老人怕當面給學生錢時,學生們難為情,她就在銀行給每人開設了一個賬號,讓銀行按月直接把錢劃到賬號上。
“我什么回報也不要,只要學生能學業有成,以后多對社會作點貢獻。”梁聲翕說,她1948年曾考上一所師范學校,由于當時兵荒馬亂,沒能畢業,她知道想上而上不成學的焦急和無奈,所以,她一定要幫助困難學生們完成學業。
1952年,老人就患了骨結核病,現在病毒已擴散到了全身。“這么多年,有好多次病得昏迷不醒,都是學校的老師和醫生們照顧我,才活到今天。”梁聲翕說,“我別的也做不成,資助一些貧困學生,也算是對社會的一點回報。”
愛心廣撒她只是想盡自己一份力
1998年的七八月間,我國一些地方遭受了嚴重的洪澇災害,老人捐出自己積攢的1000元錢,寄到了國家民政部的賬戶上。2008年1月我國南部發生嚴重雪災,她又把省吃儉用攢下的2000元錢捐給了災區。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同樣牽動著她的心,老人再一次將手中僅有的1100元錢捐給了災區。她用自己微薄的退休金一直堅持為社會奉獻愛心。
不僅如此,2003年4月梁聲翕還與河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聯系,身后捐獻自己的骨骼,用于教學和科研。
2007年她又與河南省眼科研究所眼庫聯系,坦然地立下遺囑捐獻眼角膜;并在遺囑中囑托將自己的房產等身后遺產,部分捐給所在的民盟河南師范大學基層委員會,剩余部分仍用于資助貧困大學生。
2008年12月26日,新鄉市慈善協會為梁聲翕頒發了“愛心大使”獎牌。這個獎牌是為了獎勵她兩次向新鄉市慈善協會捐款3萬元,用于貧困家庭白內障患者的“復明工程”。受到資助的22名患者全部是因為家庭困難看不起病而常年受到白內障困擾的,經過手術他們都已重見光明。
“我生長在抗日戰爭年代,深知帝國主義的殘酷,弱國人民的無奈,我對民族復興,國家強盛,人民富裕,生活幸福,極其渴望,愿為此盡一點微薄之力。”梁聲翕老人總是說自己沒有做什么,只是在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為助學
捐出十萬元的畢生積蓄
2013年8月2日一大早,梁聲翕老人就等在銀行門口,準備將十萬元的全部積蓄取出來,交給河師大校方,以幫助貧困大學生完成學業。
“這兩年我覺得病情越來越嚴重了,已經不能每個月去銀行給學生們轉錢了,但這些錢是我很早都存下來的,一定要資助那些困難的大學生。”梁聲翕老人說,自己的身體每況愈下,基本上不怎么出門了,于是想將錢給學校,幫忙捐給貧困學子。
據老人介紹,這10萬元資助款中,還用于包括她目前正在資助的8名學生,每名貧困生到畢業共用4000元錢,每學年發1000元,直到用完為止。
據悉,這十萬元是老人50余年來除去生活費和常年的醫藥費從牙縫里節省出來的。從月工資50元至今,這筆錢積攢下來非常不易,但為了捐出這筆錢,老人也費了很大心血。
“郭美美事件等一系列事件,慈善機構信用受到質疑,老人一直想怎樣有效地把錢捐給貧困學生。”新鄉慈善義工大隊的王敏告訴記者,老人多方打聽,跑了很多地方,最后得知老人自己可以開發票。
當天上午9時整,在多方好心人的陪同下,老人來到銀行,“怕一個老人取這么多錢,有什么意外。”王敏告訴記者,義工大隊來了四個人,之后河師大校方的巡邏車護送老人把十萬元送到學校財務處辦理手續。
“多年的愿望,終于實現了,再也不用有什么心理負擔了。”梁聲翕老人如釋重負。
臨走時,老人送記者到門外,還不停地說,“我真的沒有做什么,我的一切都是黨和國家、社會、人民給的,我只是把它們又還給了國家。”
□記者 孫玉鐲/文圖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