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陽網訊 12月3日,國務院正式發布《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首次界定了262個資源型城市,河南占15席,我市名列其中。
資源枯竭歷史遺留問題有望基本解決
資源型城市是指本地區以礦產開發等資源開采和加工為主導產業的城市,由于礦產資源是不可再生的,當資源枯竭時,城市的升級轉型要求迫切。
為幫助資源型城市擺脫“因礦而生、因資源枯竭而衰”的魔咒,這份規劃將資源型城市分為礦業城市和森工城市以及成長型(31個)、成熟型(141個)、衰退型(67個)和再生型(23個)四類。規劃明確了“分類引導,特色發展;有序開發,協調發展;優化結構,協同發展;民生為本,和諧發展”的發展原則。這些資源型城市將作為維護能源資源安全的保障地,推動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的主戰場。
據了解,全國資源型城市(2013)名單中河南有15地,其中,地級行政區有三門峽市、洛陽市、焦作市、鶴壁市、濮陽市、平頂山市、南陽市,縣級市有登封市、新密市、鞏義市、滎陽市、靈寶市、永城市、禹州市,縣級資源城市有安陽縣。
濮陽是第三批資源枯竭城市
記者從市發改委獲悉,早在2011年,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財政部聯合下發了《關于印發第三批資源枯竭城市名單的通知》,濮陽市就被列入其中。
濮陽市是一個因油而建、緣油而興的城市。1975年,位于當時濮陽縣戶部寨境內濮參一井(中原油田發現井)的原油噴薄而出,拉開了東濮地區石油勘探會戰的序幕。1982年,經國家石油部批準,東濮石油會戰指揮部更名為中原石油勘探局。1983年,為支援油田勘探開發,同時發展地方經濟,國務院批準成立濮陽市。30余年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給濮陽帶來過財富和榮耀,也留下了創傷和彷徨。近年來,中原油田油氣資源儲量、產量日漸下滑,截至2010年年底,我市石油、天然氣剩余可采儲量僅剩4.6%、5.8%。濮陽市這座原來的資源型城市面臨的經濟發展后勁不足、居民就業形勢嚴峻、生態治理任務繁重等問題日益突出。
在此情況下,我市提出了資源城市轉型,經過一系列努力,成功入選第三批資源枯竭城市名單。今年11月底,市發改委再給市民帶來好消息,省政府日前正式批復了《濮陽市資源枯竭城市轉型規劃(2012~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為我市轉型發展提供了綱領性指導文件。
按照省政府批復,實施《規劃》要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緊緊抓住中原經濟區建設和國家強力支持資源型城市轉型的重大歷史機遇,突出產業轉型、城市轉型、社會轉型、生態轉型,將濮陽市建設成為中原經濟區重要的出海通道、省際交會區域性中心城市,進入全國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的先進行列。
資源城市和資源枯竭城市能帶來什么
入選國家資源枯竭型城市意味著,我市將在宏觀政策、項目建設、財政轉移支付等方面得到國家更多優惠政策和資金扶持。同時,還將在教育、社保、醫療、信貸等方面享受國家的政策支持。這對濮陽市推進經濟轉型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城市轉型目標和可持續發展等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被列為資源型城市,國家也有明確的扶持措施。至2020年,資源型城市的發展目標:包括資源枯竭城市的歷史遺留問題要基本解決,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轉型任務基本完成。
(記者袁冰潔)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