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河南網南陽8月30日電 南陽市宛城區維護職工權益社會法庭是南陽市首家在工會成立的社會法庭。今年5月,被全國工會評為“全國工會職工法律援助維權服務示范單位”。該法庭成立于2011年12月,專門調解涉及企業勞務用工等方面的糾紛。在短短的一年多的時間內取得顯著成績主要得益于以下四個方面:
一、精心打造,夯實基礎。區總工會騰出4間辦公用房用作社會法庭辦公的接待室、調解室、檔案室,推薦5名工會退休干部經區法院考核后聘請為社會法官,并為社會法官提供一定的經濟補助;區法院確定民一庭為社會法庭對口指導單位,并指派民一庭庭長對社會法官的法律知識、卷宗記錄及調解處理、語言表達等進行專門培訓,幫助制定完善社會法庭議事制度、社會法官值班制度、糾紛調處工作臺賬登記制度、卷宗登記保管制度等工作制度,并根據工作需要隨時到社會法庭予以指導,為宛城區維護職工權益社會法庭的規范運作奠定了基礎。
二、擴大宣傳,引導調解。維護職工權益社會法庭建立以后,宛城區法院便充分利用立案、法官走訪企業、法律咨詢等時機和互聯網、報紙、廣播電臺等載體,全方位、多角度的宣傳維護職工權益社會法庭及社會法庭在化解勞動糾紛方面所具有的省時、省力、省錢等優勢和成功案例。同時,結合立案預登記與委托調解制度引導涉及用工、勞資等糾紛的職工到維護職工權益社會法庭進行訴前調解,并向當事人講明調解不能時的法律支持,消除當事人的維權顧慮,為職工選擇到社會法庭工作維權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和心理支持。
三、解惑釋疑,化解糾紛。在處理各類勞動糾紛時,宛城區維護職工權益社會法庭充分利用總工會與企業、職工、仲裁組織、法院聯系廣泛的平臺和社會法官熟悉職工權益維護法律政策的優勢,深入企業查清事實、辨別是非,適時邀請工會、仲裁委、法院的同志共同為企業和職工講法析理,解惑釋疑,用真心、真情、真誠化解各類勞動糾紛,并為經濟困難的職工提供法律援助和經濟援助,最終以“不收費用、不上公堂、不傷和氣”的“三不優勢”使矛盾糾紛得到化解。
四、對接暢通,保障有力。維護職工權益社會法庭主持達成調解協議,當事人提出司法確認的,及時依照相關程序移送到法院進行司法確認,樹立社會法庭的權威;對當事人雙方分歧較大,需要進行勞動仲裁或訴訟的用工、勞資糾紛,維護職工權益社會法庭及時與仲裁委或者法院對接,快速將案件轉入勞動仲裁或移送到法院,方便和支持當事人維權。
截止目前,宛城區維護職工權益社會法庭共接待來信來訪120人次,調解勞動糾紛56起,追討拖欠職工工資64萬元。(周學才 孫君東)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