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鶴壁公司在濱26號線路(淇河路南線)、濱28號線路(淇河路北線)以及環網柜、分支箱,共安裝122個傳感器,使這些配電設備有了自己的“電子身份證”,這是電力物聯網深化應用的具體體現。
據了解,鶴壁公司在配電線路上安裝先進的信息自動采集管理技術,即RFID自動識別技術,主要功能是采用自動射頻識別技術,通過無線射頻方式,進行非接觸雙向數據通信,對配電線路的設備目標加以識別。并獲取相關數據,識別工作無需人工干預,即可獲得所需設備的位置、型號、運行周期、使用壽命、設備特點、安全運行等技術數據,實現設備全壽命周期管理。
業內專家表示,在這個物物相聯的世界中,物品能夠彼此進行“交流”,而無需人的干預。物聯網利用射頻自動識別技術,通過計算機互聯網實現物品的自動識別和信息的互聯與共享。可以說,物聯網描繪的是充滿智能化的世界。
今年,鶴壁公司通過一系列科技運行管控措施,加大以帶電檢測為主要手段的設備狀態管理,大幅度提高配電線路的信息管理與運作效率,使配電線路設備管理實現全面提升。2013年共發現各類輸變電設備嚴重和危急缺陷124項,均及時進行了消缺,有效提高了電網運行可靠性。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