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頻道 > 新聞 > 正文

                新華社刊文紀念焦裕祿:學做一棵焦桐扎根人民沃土

                2014-03-24 07:29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干部群眾在蘭考參觀焦裕祿紀念館(3月20日攝)。新華社發

                  干部群眾在蘭考參觀焦裕祿紀念館(3月20日攝)。新華社發

                  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

                  父老對誰生死系?在百姓心窩里,扎根的人。身體歿了,精神還活著。

                  整整50年前,1964年3月23日,焦裕祿離開他嘔心瀝血的蘭考去治病。已肝癌晚期、皮下擴散的他,強忍劇痛,彎著腰,一步三回頭:“我幾天就回了。”

                  蘭考人民沒有盼回他們的好書記。他太累了,生命之鐘在5月14日停擺,年僅42歲。

                  思念的河,綿延不絕。

                  “一天不死,我就會守著這間焦書記跟農民代表開座談會的屋。”雙楊樹村67歲的姚留學說。1963年的一天,穿著舊衣裳的焦裕祿在雨中和村民搶栽紅薯秧時,曾和顏批評16歲的姚留學“學生,你咋丟秧不分上下頭?”音容笑貌,猶在眼前。

                  “俺總想老焦沒走遠,還在我們身邊。我們日子好了,他自己一天好日子沒過,為老百姓除三害累死。臨走還說,活著我沒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閆樓鄉70歲的趙玉華每逢清明、5·14都會蒸幾個饃饃,熱乎乎送到焦陵。

                  焦裕祿干部學院旁焦裕祿當年親手栽下的那棵焦桐已長成參天大樹。全國各地來進行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培訓的學員在這里,以焦裕祿為鏡,學做人民的好公仆。

                  根深葉茂

                  根,深扎于土地;葉,伸展在云里。不朽老焦,挺立如桐。

                  “泡桐為什么枝繁葉茂?因為它深深扎在蘭考的土地上。”焦裕祿的話,穿越半個世紀在天空回蕩。初到蘭考時,焦裕祿連走三個大隊看不到一棵樹。苗一栽上,就被風沙狂暴地連根拔起。

                  為什么唯獨泡桐立得住?這種生長極快的落葉喬木,耐沙荒、耐鹽堿、耐瘠薄。它的根扎地特別深,少則幾米,多則近20米,直達淺水層。半個世紀以來,泡桐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喚醒了豫東大地沉睡的生機。在蘭考,老百姓稱泡桐為焦桐。

                  如果焦裕祿是桐,人民就是土地。他跟百姓貼得很近很近,根在百姓中扎得很深很深。

                  50年后,人們追憶“老焦在蘭考的475天到哪兒去了?”

                  答案是:風沙中,暴雨間,寒風里,驕陽下,最困難的鄉親身邊……一年零三個月,焦裕祿走訪了全縣140多個大隊中的120多個,行程5000余里。

                  當年在蘭考火車站旁瑟瑟發抖,準備到蚌埠討飯吃的窮娃子雷中江如今已是76歲的老人。他至今記得1963年3月的一個夜晚,焦裕祿一手握著他的手,一手攬著他的肩,問他哪個村的,到哪里去。衣薄褲單空肚皮的他心頭一熱。

                  那是一個冬日,焦裕祿頂著鋪天蓋地的鵝毛大雪和越刮越緊的北風,走進梁孫莊低矮的茅屋,為雙目失明的大娘和生病的大爺送上面粉和錢。老人問:“你是誰?”焦裕祿答:“我是您的兒子。”

                  “這是一個共產黨員對人民最深情的回答。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人民公仆為人民服務的本色不能變。”儀封鄉西老君營“80后”女村支書楊艷敏說。

                  以焦裕祿為鏡,就要學習他“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懷;學習他視群眾為親人、把群眾當主人、做百姓的貼心人,沒有分毫“老爺”作派,跟官僚主義不沾邊;學習他明確了“為了誰”、搞清了“依靠誰”,從根子上解決了“我是誰”。

                  櫛風沐雨

                  是樹,就要櫛風沐雨。生長在“善淤、善決、善徙”的黃河岸邊的焦桐更是如此。

                  為官,就要撲下身子。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排除萬難解決群眾實際困難。

                  1962年12月6日,焦裕祿來到蘭考,正值豫東大地內澇、風沙、鹽堿三害最嚴重的時候,不少村莊糧食絕收。“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洋、秋天不見收、冬天統銷糧。”“好過的正月、難過的二月、饑荒面瘦的三月、見神見鬼的四月。”這是當年蘭考困境的真實寫照。

                  “干部不領,水牛掉井。”上任伊始,焦裕祿就把“勸阻(逃荒)”辦公室的牌子換成“除三害辦公室”。他立下軍令狀:苦戰三年驅走三害!

                  “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焦裕祿決定親自掂一掂三害的分量。他抽調20名干部、老農和技術員,組成調查隊,追洪水查風口探流沙。查清全縣大小風口84個,逐個編號、繪圖。“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他在激流中探水情,淤塞的河渠,阻水的路基、涵閘查得清清楚楚,繪成詳細的排澇泄洪圖……

                  摸清了底子,焦裕祿開出除三害的方子。

                  治沙:造林防沙,百年大計;育草封沙,當年見效;翻淤壓沙,立竿見影。

                  治水:夏秋兩季觀察,冬春干燥治理,再觀察再治理,觀察治理相結合。

                  治堿:翻淤壓堿,開溝淋堿,打埂躲堿,臺田試種,引進耐堿作物。

                  千難萬難干了就不難。經過艱苦奮戰,蘭考除三害取得成效。到了1965年,蘭考這個豫東歷史上最缺糧的縣初步實現糧食自給,許多隊還有了儲備糧。

                  離開蘭考前一天,焦裕祿留下一篇只定下標題、沒來得及完成的文章《蘭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這篇文章其實是種下一個幸福蘭考夢。半個世紀以來,蘭考的黨員、百姓,努力用汗水灌溉這個夢。”有名的“干家兒”、雙楊樹村黨支部書記吳青云說。

                  以焦裕祿為鏡,就要學習他“敢教日月換新天”“在困難面前逞英雄”的奮斗精神;學習他腳踏實地、真抓實干,敢于擔當責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決問題;學習他迎難而上,努力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

                  呼吸相通

                  焦桐會“呼吸”,疏松度適中,不易變形,共振性極佳,是制作二胡、古箏、琵琶等民族樂器的上等材料。目前,蘭考全縣有民族樂器廠數十家,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出口20多個國家和地區。昔日的“抗災樹”如今成了蘭考人民的“搖錢樹”。

                  焦裕祿之所以在蘭考僅一年多就能取得實績,關鍵一條就是他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拜群眾為師、為百姓辦事。他的工作方法就像會“呼吸”的焦桐。吸者,問計于民從群眾中來;呼者,典型示范到群眾中去。

                  當年“人吃不飽牲口遍地倒”,唯獨老韓陵村飼養員蕭位芬能把牲口養得膘肥體壯。焦裕祿組織推廣會,請蕭位芬講經驗。不料他養的驢跟來,徑直跑到講臺上。原來,這頭驢自打生下來就沒了“娘”。蕭位芬省下口糧喂它,還找來母羊喂奶。驢崽不會吃,老蕭就把母羊抱上桌,方便驢崽在桌下吮奶。

                  焦裕祿贊蕭位芬“你不是飼養員,是思想員。”大家向老蕭學習更有勁頭了。

                  東壩頭鄉有個“下馬臺”,是蘭考最大的風口,行走艱難。自古有“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之說。焦裕祿調研時看到村民魏鐸彬父母的墳被風刮的棺材都露出來了,魏鐸彬挖來淤泥蓋在沙上,果然把墳壓住了。焦裕祿很興奮,立即帶領大家翻淤壓沙,栽上樹,沙堆慢慢就固定住了。他把翻淤壓沙叫“貼膏藥”,把種泡桐叫“扎針”。

                  如今的“下馬臺”再不見漫天白沙的舊模樣,周圍一片焦桐林子,遠處上百畝的連片小麥長勢喜人。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焦裕祿非常重視以點帶面、典型示范的作用。1963年秋,焦裕祿組織召開會議,大張旗鼓樹了四面紅旗——韓村的精神,秦寨的決心,趙垛樓的干勁,雙楊樹的道路,迅速把個別經驗變成集體經驗。

                  “真正有用的智慧、知識在人民當中,父親在與群眾的接觸中獲得了無窮的力量。”焦裕祿的兒子焦躍進說。

                  以焦裕祿為鏡,就要學習他摒棄一切形式主義,在基層在一線拜群眾為師,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學習他從實際出發謀劃事業和工作,使政策、方案符合實際情況、符合客觀規律、符合科學精神,不好高騖遠,不脫離實際。

                  筆直參天

                  50年前焦裕祿親手種下的那棵焦桐如今直入云霄、枝繁葉茂。

                  焦裕祿出生在山東崮山鎮一個貧農家庭里,年幼喪父,曾被押送到撫順煤礦當苦工,骨子里有正氣。曾扛過槍打土豪、除漢奸的他明白: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時任蘭考縣委辦副主任張明堂坐在焦桐下回憶起1963年的三伏天,焦裕祿帶著他到城關鄉王爺廟調研,口渴難當嗓子冒煙,吃了路邊地里幾個打瓜。老焦讓他給瓜主送二兩糧票和二毛錢。瓜主說,不值錢不用給。

                  看到錢沒付,焦裕祿把他帶到黃河大堤邊,說:“他不收,我們不可以不給。千里之堤,毀于蟻穴。惡習是從小事養成的。”張明堂打心眼里被老焦的人格魅力折服,趕緊把錢送去。

                  焦裕祿是一面清廉“鏡子”。一床被子用了幾十年,衣服、鞋襪補了又補,全憑一輛自行車和一雙鐵腳板走遍蘭考大地。生命最后一刻,他把大女兒守鳳叫到病床前,交給她一塊自己戴的表和一支鋼筆。他說:我沒啥好留給你們的了……

                  帶頭艱苦、不搞特殊的家風,是焦裕祿留給六個孩子最厚重的家產。

                  大女兒焦守鳳當年本來有機會有份體面的工作。結果老焦把她送到醬菜廠,成了一個干臟活累活的臨時工。一次,焦裕祿發現孩子看戲沒買票,當即把全家“訓”了一頓,讓孩子立即把票錢送給戲院。后來還專門起草了《干部十不準》,規定全縣任何干部不準特殊化。

                  “父親去世后,母親要照顧奶奶、姥姥和我們六個孩子,度日艱難。她要求我們牢記父親的遺囑,不向組織提任何要求。”焦躍進說,上世紀90年代的下崗大潮,大姐焦守鳳的兒女們都沒能幸免。

                  唯其清廉,可抵擋物欲橫流,可練就百毒不侵,可樹立端方形象,可吸引萬眾歸心。

                  以焦裕祿為鏡,就要學習他繃緊拒腐防變這根弦,堅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權不謀一己之利,堅持慎獨慎微,不該做的事情堅決不做;學習他自覺拒腐蝕、永不沾,始終保持共產黨人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

                  焦裕祿離開我們50年了,他的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永遠是億萬人民心中的一座豐碑。

                  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呼喚更多的焦裕祿式的好干部,讓我們學做一棵焦桐,扎根人民沃土,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

                  □新華社記者余曉潔張興軍

                  (新華社蘭考3月23日電)

                責編:王嘉懿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頻道推薦

                專題推薦

                三月不減肥 四月徒傷悲

                三月不減肥 四月徒傷悲

                進入3月份了,天氣也漸漸回暖,厚厚的棉衣已經不能...

                春季養生全攻略

                春季養生全攻略

                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季是一個很好的養生季節,來和小編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互换| 最近的中文字幕视频完整| 国产女人aaa级久久久级| www.精品视频| 放荡女同老师和女同学生| 亚洲国产精品热久久| 琪琪see色原网一区二区| 国产公开免费人成视频| 84pao强力打造| 天天操综合视频|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男同 | 韩国v欧美v亚洲v日本v| 国产麻豆精品原创| 三级在线看中文字幕完整版| 日本三级在线观看中文字|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片国内| 波多野结衣一区2区3区| 哒哒哒免费视频观看在线www| 蜜挑成熟时k8经典网| 国产破外女出血视频| 99精品中文字幕| 天天看天天摸色天天综合网| 久久久久777777人人人视频 | 极品丝袜老师h系列全文阅读| 人人干在线视频| 疯狂做受XXXX国产| 国产va免费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阿娇与冠希13分钟视频未删减|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专区第1集 | 一本久到久久亚洲综合| 成年人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喷潮| 最近2018中文字幕2019高清| 亚洲色偷偷色噜噜狠狠99| 玩山村女娃的小屁股| 和前辈夫妇交换性3中文字幕| 老司机在线精品| 国产又黄又爽又猛的免费视频播放 | 蜜臀av性久久久久蜜臀aⅴ麻豆 | 中文无码久久精品| 无码中文人妻在线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