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從富士康入駐,到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起航;從180個產業集聚區蓬勃發展,到世界500強紛至沓來;從鄭歐班列馳騁“絲綢之路”,到跨境電商實現“買賣全球”……“河南辦成了一些過去想都不敢想的大事”,一切的變化,都歸因于開放帶動主戰略。
嬗變看似偶然,卻顯示了發展規律的必然。
河南為什么要加快對外開放?
中原崛起步伐能否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能否早日實現,關鍵取決于我們對外開放的水平。
從2009年到2013年的這5年,是河南發展史上開放力度最大、進度最快、影響最廣的重要時期,開放“一舉求多效”的強勁帶動作用充分彰顯。5年間,我省實際利用外資、引進省外資金、進出口總額三項主要指標分別為465億美元、20088億元和1756億美元,分別是上一個五年的3倍多、近3倍和2倍多。
目睹龍門石窟的盧舍那大佛,使人遙想盛唐東都洛陽,商賈往來,萬方云集,呈現出包容四海的大度。但在之后的漫長歲月里,小富即安、小進即滿、不思大進取的小農意識在中原大地漸漸濃厚。曾幾何時,保守、封閉、落后,成為河南的符號。
中國的腹地怎能成為開放的洼地!
自改革開放以來,河南歷屆省委省政府都把推進對外開放作為重要命題來抓。1991年,首次全省對外開放工作會召開;2003年8月,第四次全省對外開放工作會提出,把開放帶動作為加快河南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戰略。開放帶動從“戰略”上升為“主戰略”,一字之增,意義重大。
省委書記郭庚茂強調,對外開放是加快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綜合性戰略舉措,是決定河南前途命運的關鍵抉擇和基本省策。無論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較快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都離不開開放。
省長謝伏瞻明確指出,要把提升開放水平和深化改革作為穩增長、調結構、推動科學發展的根本舉措,著力增強經濟發展動力和活力,以開放促改革、促轉型、促發展。
堅定不移地實施開放帶動主戰略,既是省委省政府立足于全省發展大局的重大戰略抉擇,也是國際國內經濟發展大勢倒逼經濟轉型升級的必然結果。
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讓河南經濟多年來存在的結構性矛盾“水落石出”。“狼”真的來了,經濟發展方式已到了非轉不可的地步。
謀局必度勢。如何轉?
綜合分析國內外大勢,我省決策層做出清晰的判斷,河南擴大開放仍處于難得的歷史機遇期——
從國際國內環境看,雖然世界經濟處于深度調整期,但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不會逆轉,我國仍處于工業化城鎮化的中期階段,支撐經濟發展的動力結構沒有發生根本變化;
從區域經濟發展看,東部產業加速向中西部地區轉移,而且更加注重向內需空間大、勞動力資源優勢突出的地區轉移;
從自身條件看,經過多年發展,我省交通、能源、區位、市場、勞動力等要素優勢在上升,承接產業轉移的綜合優勢更為突出。
2008年,剛剛履任河南的郭庚茂指出,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是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的迫切需要,是加快經濟強省建設的迫切需要,是增強區域競爭力的迫切需要。經驗表明,在宏觀環境趨緊的情況下,正是不發達地區追趕先進、縮小差距的時機,也往往是同等發展水平地區拉開差距的時候。
善弈者謀勢,河南對外開放的一盤大棋加快布局落子。
2009年7月,空前的“大招商”活動拉開大幕,招商引資成為帶動全省經濟工作的重要突破口。
當“大招商”進入第二個年頭,省政府會議提出,開放的過程本身就是不斷認識市場規律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講,開放也是改革,抓招商引資就是抓結構調整,就是抓發展方式轉變,就是抓體制機制創新,就是為增強發展動力、提升競爭力“修橋鋪路”。
2010年4月,省政府更進一步提出,當前經濟和社會發展當中諸多矛盾的匯集點是城鎮化滯后。推進城鎮化首先要有產業聚集,產業集聚必須依靠項目帶動,而抓項目建設主要的途徑還是招商引資。
招商引資成了解決諸多難題最現實的切入點。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2011年,省委省政府前所未有地把開放招商作為“八策”之首,放在引領全局的高度來部署。
2012年早春,博鰲,河南省政府派出陣容強大的代表團走進“東方達沃斯”,成為全國首個在博鰲亞洲論壇推介招商的省份。論壇秘書長周文重感慨,“這充分顯示了河南開放的誠意和胸襟!”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