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安全監管總局新聞發言人黃毅透露,“11·22”青島輸油管道爆燃事故原因已查明,事故調查報告已提交,國務院正式批復之后,將全文公布。
黃毅介紹,這是一起責任事故。主要原因是輸油管路與排水暗渠交匯處管道腐蝕變薄破裂,原油泄漏,流入排水暗渠,所揮發的油氣與暗渠當中的空氣混合形成易燃易爆的氣體,在相對封閉的空間內集聚,現場處置人員使用不防爆的液壓破碎錘,在暗渠蓋板上進行鉆孔粉碎,產生撞擊火花,引爆了暗渠的油氣。
由于原油泄漏之后到爆炸七個多小時期間,泄漏的原油已經形成的混合氣體受排水倒灌的影響,在排水暗渠當中急劇蔓延、擴散,從而導致在大范圍內連續發生爆炸。
黃毅指出,青島輸油管道燃爆事故暴露四方面問題:隱患排查治理不認真,這方面,企業、政府監管部門都有責任;應急處置不力;違規違章作業;事故地段規劃設計不合理,對此設計部門、市政部門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2013年11月22日凌晨3時許,位于山東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秦皇島路和齋堂島路交匯處東黃復線輸油管線破裂,部分原油滲入市政雨水管線;上午10時30分,雨水管道發生爆燃,事故共造成62人遇難,136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7.5億元。
數說
全國查出2萬項隱患
9日,黃毅透露,青島事故發生后,國務院安委會部署專項檢查。目前我國形成655條油氣長輸管線,總里程達到10.2萬公里,一些已運行了20多年,有的甚至達到40多年,有些管道已經銹蝕、變薄,有些輸油管線與城市的管網交叉重疊,有些問題觸目驚心。針對查出的問題,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已下達整改通知單。
安全監管總局監管三司司長王浩水說,這次共檢查了將近3000家石化企業和石油庫,查出的隱患有近2萬項,隱患都在整改中。
分析
1 規劃不合理 “黃島至少埋11管線”
規劃設計不合理,事故發生地段規劃建設非常混亂,油氣管道與周邊的建筑物距離太近,特別是輸油管道與暗渠交叉工程設計不合理,存在重大隱患。所以說設計部門、市政部門對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黃毅
“黃島管線情況非常復雜,至少鋪設了11條各類管線,較擁擠,部分管線有交叉。”青島市政府副秘書長郭繼山在去年的新聞發布會上曾表示。去年11月26日,新京報記者在漏油點挖掘現場看到,管道懸空穿過雨水暗渠,此外還有十余條管線、管道交匯。
資料顯示,東黃復線輸油管線1986年建成投入使用。爆炸的暗渠1995年建成,經過三次維修,2011年由明渠變暗渠。
記者得到的一份材料顯示,秦皇島路和齋堂島街交叉口,輸油管線橫穿暗渠,部分原油從裂口直接流入下水道。“這種設計嚴重違反規定。”有專家曾評價。
據了解,中石化工作人員曾回應,下水道改造時,政府沒有告知其具體改造方案。
還有專家指出,暗渠出海口管線低,標高0.07米。事發當天,漏油時,潮汐漲潮致海水倒灌,形成密閉空間。部分原油也回流。
而原油散發的可燃性氣體混合下水道會產生沼氣,封閉空間遇火星極易爆炸。
2 未徹底整改 “曾檢出299個缺陷點”
對隱患的排查治理不認真、不負責,尤其是對輸油管道與排水暗渠交匯處存在的重大隱患沒有進行徹底的排查和整改,在這方面,企業有責任,政府監管部門也有責任。——黃毅
綜合記者得到的材料顯示,原油泄漏是因為輸油管路與排水暗渠交匯處管道腐蝕變薄破裂。在輸油管線下部,有一個明顯裂口,開口處最小厚壁3.2mm,長約0.6米,超過兩個巴掌大。漏洞事先沒檢測出來。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