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頭崗污水處理廠一處溢流口排放污水,異味明顯。
賈魯河雖然被稱“醬油河”,但過去因其為“外河”,治污尚不顯得那么迫切。鄭州的高速發展,使賈魯河成了像東風渠、金水河、熊兒河一樣的第四條“內河”。昨天大河報關于賈魯河鄭州市區段死魚事件報道,讓鄭州全城關注,旁證了該河的污染已殃及市民生活。
鄭州市水務局對此高度重視,與本報獨家攜手一一探訪污染源,尋求更佳解決方案。
昨日,記者與鄭州市水務局有關負責人沿賈魯河鄭州市區段(老倆河橋至鄭東新區與中牟縣白沙鎮崗李村交界處附近)全程走訪發現,在大量排污口被封堵之后,鄭州市內的污水處理廠在成為賈魯河水源的同時,因日處理能力有限也成為最重要的污染源頭。
鄭州市水務局表示,排污嚴格來說不允許,但現實情況下實屬無奈之舉。
探訪原因
昨日,本報A12版、A13版報道了賈魯河死魚事件,此事引發鄭州市民廣泛關注,賈魯河水質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為此,大河報記者實地走訪,揭秘賈魯河污染源。
賈魯河上游
細流潺潺 河水清澈見底
探訪地點:賈魯河鄭州市老倆河橋(高新區石佛街道辦轄區)
水質特點:水質清澈、無色、無味、流量小
昨日上午9時15分,鄭州市西環路老倆河村村東的賈魯河橋處,橋下細流潺潺,水可見底,呈現出小橋流水的美麗風景。
記者下至橋下,用手取水聞嗅,水質幾乎沒有一點異味,而且無色透明,水質不管是在橋界上方還是橋界下方,目測都很不錯。
這里不但水質不錯,且河床也少有黑色污泥。很多小花小草長在河道內,附近村民說,下大雨時,這里還有魚類蹤跡,“有不少人釣魚”。
一同探訪的鄭州市水務局河道處業務二科科長趙偉東說,該處老倆河橋是鄭州市水務局的賈魯河監管起點,水質是一直有保證的。主要原因是,該橋上游有尖崗、常莊、西流湖等飲用水源地水庫。雖然該橋南側有一硬化過的水槽,但趙偉東說,此為西環路上的雨水排放口,一般不會對河水水質造成大的影響。
第1個排污口
流到此處,清水開始變黑變臭
探訪地點:賈魯河鄭州市北環路南陽寨社區段(惠濟區境內)
析因:鄭州市五龍口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有限,混合排污
沿賈魯河向下游走訪至鄭州市科學大道與北三環立交橋下,水質一直都很清澈,但在立交橋以北約500米的南陽寨社區段,賈魯河突然又黑又渾,而且出現了較大的腥臭味。
清水、黑水的交接處,河水有明顯的回流現象。交接處下游,河水成為“死水一潭”,河床、河灘上的黑色污泥明顯增多。
在賈魯河隴海鐵路連接線大橋下,一個小型排污口不斷向河中排著黃色污水。污水暗渠在河邊有一座分解池。池旁的牌子顯示,該處排污口是南陽寨社區采用的生化膜生化處理生活污水后的水。
“這個處理程序有點簡單,排水不一定能達標,從目測的水質也能看出來,但這已經比直接排放生活污水強太多了。”趙偉東說。
從此向上游不到50米,一條被鐵絲網隔離的硬化渠道不斷向河中排水,水流很急,水量很大,但水質明顯受過污染,散發著刺鼻氣味。
趙偉東說,該處渠道為鄭州市五龍口污水處理廠的排水明渠,也是該廠唯一的排水通道。排放的水質有較大異味。有污染特征的原因是,五龍口污水處理廠的日處理能力有限,它排放的水中,約有三分之一未經處理,直接摻入處理后的中水里入河。“很多人說賈魯河下游是‘醬油河’,這個明渠是重要原因,也是最主要的排污口之一。”趙偉東說。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