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無意外,2014年的中國汽車市場仍會是一片飄紅的景象。根據中汽協預計,2014年國內汽車產銷可望增至8%至10%,總量在2400萬輛左右。不過,這個人人趨之若鶩的汽車掘金地也同時面臨著諸多棘手的問題,首當其沖的便是環境污染和交通擁堵治理。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大至中國車市小至企業內部,都必將在今年迎來變革。而“變什么“、“如何變“將考驗車企決策者的智慧。
在這個“變革之年“,中國車市整體走向如何?將會出現哪些轉折點,請看汽車行業資深分析師的預測。
崔東樹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副秘書長
2013年中國汽車市場的增速明顯比較偏高,2014年相信會出現明顯的回落,預估車市增幅會在13%左右。
新能源汽車今年還是處于“叫好不叫座“的狀態。利好的情況是特斯拉這樣的國外新能源汽車或許會達到驚艷市場的銷量;亦或是在個別城市例如特大城市里的消費者,會因為搖不上普通燃油汽車的車牌號,轉而被迫去選擇新能源汽車,從而促進部分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但這只是小部分范圍的利好,整體上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應該還是處于比較冷的狀態。
盡管如此,但個人還是比較期待電動車的發展。整個新能源汽車還遠遠未到好的程度,各城市都處于初步起步期,但電動車作為代步用車還是相對來說比較實用便利。而且中國電動車也有自己的特色發展線路,包括如今特斯拉也進入中國銷售,其他國內電動車也逐步起步,真正的老百姓需要的車還沒出現,還是期待真正符合大眾消費者需求的電動車早日出現。
從理論上來說,小型純電動汽車應該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但短期來看,還是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更為實用。但近幾年內哪種新能源汽車發展得更好還得看國家政策偏向,今年由于國家及地方政府對純電動車補貼更多,應該還是純電動車銷量好些,但兩三年后可能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更為主流。
限購限行城市的規模應該是逐步進入所謂的減少狀態,不可能限購限行持續維持“風靡“。如果一直堅持擴大限購限行的規模,那么中國汽車市場會相當難熬。因此預估限購限行在2014年會處于逐步減弱、規模逐漸縮小的發展趨勢中。
2013年中國車企有不少兼并重組案,但就目前來看,兼并重組走得比較困難,基本上沒有成功的案例,還處在探索期和轉型期中。
二手車交易市場今年應該還是處于中低速發展的狀態,很難獲得爆發性增長。如果二手車交易量要大幅增長的話,2013年事實上是個適合快速增長的節點,很多換購群體表現比較強。
今年的話由于大城市限購限遷,減緩了二手車的交易速度,因此預計二手車發展在今年應該還屬于中低速發展。
1. 發展狀態維持穩定
2. 新能源汽車發展或成亮點
3. 限購限行城市不會有太大變動
羅磊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
2013年汽車市場的高速發展為2014年市場朝良性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2014年汽車市場仍會保持相對穩定的發展狀態,這是一個大的框架。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可能會成為2014年車市的亮點。從政策方面講,隨著中國環境問題的矛盾日益突出,各級政府也更加重視汽車排放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加強了引導的力度。我們看到,從中央政府層面,推出了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補貼、劃出了部分試點城市。一些地方政府也配套出臺了一系列的鼓勵政策。雖然這些政策仍有些不完善的地方,但助力作用還是顯而易見的。
以北京為例,它專門拿出了一部分搖號指標給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如每期參加新能源車購車搖號的申請人數低于指標配額,申請人將無須搖號,指標直接配給,這也讓不少燃油汽車申請人將搖中的希望投向了新能源車。同時,對應國家層面提供的新能源購車補貼,北京政府也給出了相應的補貼。
從消費者層面看的話,特斯拉進入中國,也給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帶來了不小的震動,這應該是正面的震動。特斯拉效應使廣大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也可能會促進我們國家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
另外關于限購限行,2014年或許會有一部分城市加入限行的行列,但是新推出限購的城市應該不會出現太多。畢竟,十八屆三中全會制定的方針更多是利用市場的調節作用,行政的調節手段或許會慢慢退出市場。限購限行,客觀上來說,沒有更多的法律依據。如今各地方政府出臺限購限行的政策無非也是為了控制過快增長的汽車消費速度,相信各地政府會推出更科學合理的汽車消費管理方法,而不是采取限購限行這樣的行政手段。
1. 增幅在13%左右
2. 新能源汽車仍叫好不叫座
3. 限購限行行政調節手段或慢慢退出市場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