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2日 08:14
來源:映象網-東方今報
【直到2015年年底前,降壓供水是常態? 】 11月21日,今年第8次,鄭州大范圍降壓供水。鄭州自來水公司黨委副書記李玉峰說,以前,自來水管道都在路邊,隨著道路不斷拓寬,水管都到了路中間。建地鐵站,修隴海路高架,都要大面積開挖路面,自來水管道必須遷移。今后,農業路、黃河路、紫荊山路、東大街的供水管將陸續遷改……@東方今報
□東方今報首席記者 梁新慧/文
記者 邱琦/圖
11月21日一大早,鄭州市區中東部區域的不少市民都發現,水龍頭里的水量小了,還有不少用戶家里徹底斷了水。這并沒有什么好奇怪的,因為早在3天前的11月18日,鄭州自來水公司就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宣布了此次大范圍降壓供水的消息。
值得注意的是,在短短一年時間內,鄭州市大范圍降壓供水多達8次,而降壓供水的原因幾乎一致:配合市政工程建設,需要遷移自來水管道。對此,很多市民不解,鄭州市的管網規劃為什么這么短視?難道就不能超前點兒?如何才能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直擊】
盆盆罐罐連浴缸都儲滿了水
昨天一早,家住鄭州市商城花園6號樓4單元5層的王女士一起床,就趕緊去擰自家的水龍頭。因為3天前她就從報紙上看到,20日夜里,鄭州市將迎來新一輪大面積降壓供水。
“擰開水龍頭,竟然還有水流,雖然跟一條線似的,但總比沒水強。”王女士說,為了應對這次降壓供水,前天夜里,她和老公、女兒三人將家里的盆盆罐罐都拿出來,同時打開所有水龍頭儲水,就連浴缸都盛滿了水。
“大面積降壓供水,把我們降怕了,今年9月4日那次降壓供水,事先不知道,家里也沒儲水,連續3天,連衛生間都不敢上。”王女士說。
而家住五樓的張先生說,他家徹底停水了。“雖然家里也儲了水,但不舍得用。今后三天,準備天天到外面吃飯。”
【折騰】
管道遷走將來還得回遷
據悉,此次大面積降壓供水,是為了配合地鐵2號線徐寨站地鐵站臺的建設。
“地鐵2號線沿花園路一直往南,而自來水管道正好在路邊。建設地鐵站,需要大面積開挖路面,自來水管道必需遷移,我們只能配合。”鄭州自來水公司黨委副書記李玉峰說,以前,鄭州自來水管道都在路邊,隨著城市的發展,道路不斷拓寬,而水管都到了路中間,現在進入了“陣痛”期,今后,降壓供水會比較密集。
而地鐵2號線建設指揮部副部長裴立峰透露,今后一段時間,還將對農業路、黃河路、紫荊山路、東大街的供水管陸續進行遷改。2015年年底地鐵2號線建成通車前,自來水管道遷改施工將是常態。與此同時,為配合剛剛開工的隴海路高架工程,自來水管道也面臨著多次遷改。
據了解,此次地鐵二號線遷移的直徑1.4米的原水干管,需要往西遷移5米,給地鐵站讓路;而等到地鐵站修好后,這根管道還要再復位。很多市民認為這就是“折騰”。
【尷尬】
各種管網沒有統一布局
自從進入2013年,為配合市政工程建設,鄭州遷移自來水管道幾乎成了家常便飯。算上此次,已經是第8次了。而一些工地野蠻施工將自來水管道挖斷的,高達50余次。
其實,自來水管道的遭遇,只是冰山一角。燃氣管道、暖氣管道、電力管線被挖斷也時有發生。同時,一項大型工程的開工,遷移的不只是自來水管道,還有排水、電力、通訊等多種管線。為此,“鄭州鄭州天天挖溝,一天不挖不叫鄭州”成為一種無奈的調侃。
地下管線是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令人尷尬的是,這些管線至今沒有統一布局,還是多權屬管理。
“鄭州市管網的更新應與市政道路建設的改造同步進行,這樣,既可以減少破路對市民生活造成的影響,也可以降低成本。但作為一個人口密度大的老城市,電纜管道、燃氣管道、污水管道都已基本鋪設完畢,如何改線、將管線改在哪里,都需要有關部門進行協調。” 鄭州自來水公司一位負責人說。
“鄭州的地下管網建設,難道就不能超前點兒?針對現有的老城區地下管線,難道就想不出一個一勞永逸的解決辦法?”王女士說,西歐的“地下管廊”就值得學習。
【建議】
“地下管廊”需要立法保障
“采用地下管廊的方法可以對地下管網實施科學管理,但這種方法適合新城區和新鋪設的道路,更需要有關部門做好配套工作。”鄭州自來水公司宣傳處處長賀春飚說,重塑地下管網是一項耗資巨大的系統工程,考驗著城市管理者的智慧和魄力。
鄭州市城建發展科研中心原主任高玉樓建議,要建設“地下管廊”,就必須成立專門的管線管理公司統一管線鋪設,而前提是有一個對城市地上、地下管線信息采集齊全的數據庫,僅建數據庫就需要3年到5年。
而鄭州市地下空間規劃負責人之一、南京理工大學教授陳志龍則認為,“地下管廊”的建設要隨著新城區的建設和老城區改造一步步完善,不可能一天完成,在我國其他城市雖然有“地下管廊”,但運行得都不是很好,主要原因還是體制上的問題,它涉及各單位和部門的管理,所以沒有立法的保障是無法實現的,而且這需要專門立法,單純靠條例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出路
建設“地下管廊”是大趨勢
據了解,法國的巴黎等地,普遍采用建設公共管溝的方法管理地下管線,它是把設在地上架空或地下鋪設的各類公用管線集中容納于一體,并預留檢修空間的地下隧道,設有專門的檢修口、吊裝口、通風口、引出口和監測系統,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
相比傳統的市政管線直埋方式,地下管廊有幾個好處:方便管線的維護和保養;可以避免城市道路的反復開挖;節約城市地下空間資源;幾乎能杜絕“挖爆管”,被稱為治理“馬路拉鏈”的良方。
經開區已開建“地下管廊”
2009年11月27日,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通過了《鄭州市城鄉規劃管理條例》。該條例增加了一條“禁止挖溝”的條款: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城市道路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的規劃管理和綜合協調。依附道路建設的地下管線,應當與新建、改建、擴建道路同步鋪設;有條件的,應當配套建設地下公共管溝。
今年8月18日,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濱河國際新城綜合管廊工程項目開工建設,這是我省首個綜合管廊工程項目。項目建成后,遇到市政管線重新鋪設或檢修維修的情況,檢修人員只需攜帶材料和工具,進入檢修口或吊裝口,就可以在地下空間內完成施工,無需重復開挖路面。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