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06日 08:22
來源:映象網-東方今報
鄭州一常年患病男子昨從12樓跳下
逝者家屬悲痛欲絕
經常說不想連累家人不想連累父母
鄭州一常年患病男子 昨天選擇從12樓跳下
翻越窗臺,奮力一躍,從此陰陽兩隔。8月5日上午,鄭州一常年患病男子,不想拖累家人,選擇用跳樓自殺的方式,結束了自己年過半百的生命,留給家人的卻是難以彌補的悔恨和傷痛。
□東方今報記者 付雨涵 實習生 牛冰霜/文 記者 劉棟杰/圖
【現場】 12樓跳下 妻子老母淚如雨下
昨天上午8點半左右,鄭州市民吳先生向東方今報報料,中原新城有人墜樓了。上午9點,記者趕至事發地點時,現場已經封鎖,從20米遠的地方就能聽到女人撕心裂肺的哭聲。
據目擊人羅先生講述,上午8點半,他從集市回來,走到4號樓下時發現,有一個穿白色T恤的男子頭朝南躺在地上。“非常慘,身下都是血,一直往外流,右腿綁著繃帶。”羅先生說,他正準備報警,這時小區保安來到了現場,隨后5分鐘的時間,民警也到達現場,因死者不是中原新城業主,他不知道叫啥,更不認識。
小區內一名保安小聲說,人是從12樓墜下的。記者抬頭望去,12樓的窗戶半開。記者通過5號樓進入4號樓,在12樓樓梯窗口處,看到一個輪椅停在那里,輪椅下面有一只藍色塑料拖鞋,刑偵人員正在現場勘查。
警方初步確認,男子為自殺。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的工作人員稱,男子墜樓頭部受到重創,已經當場死亡。小區內居民對這名男子跳樓自殺深感不解和痛惜,而最傷心的莫過于男子家屬。
現場號啕大哭、幾乎成了淚人的中年女子,是跳樓男子的妻子,她無法接受丈夫輕生的選擇。而男子已七旬的老母親,接到消息后,9點半時跌跌撞撞地走進小區,看著眼前忙碌的個個身影,她一下子坐在了樓前兒子墜地的臺階上,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沉默無語,嘴角哆哆嗦嗦。突然間,從老人嘴里蹦出“不孝順”、“生病就生病,咋能想不開呢”幾句話,緊接著就淚如雨下。
【探訪】 常年患病 “經常說不想連累家人”
墜樓男子姓楊,住在該小區4號樓10樓,今年48歲。早上他的妻子忙著做早飯時,卻不想老楊已經悄悄上了12樓,手機都沒有帶。
老楊妻子哭著介紹,近年來老楊患有多種疾病:氣管炎、肌肉萎縮,心臟也有問題。“他經常喘不上來氣,每次我都嚇得要死,趕緊拉著他去吸氧。”老楊妻子抽噎著說,一個月前,因為喘不上來氣,還在省直三醫院搶救過。
“死得太可憐了,讓我后悔一輩子。”老楊妻子說,自從老楊患病后,她也辭去了工作,在家里專心照顧丈夫。后來老楊的病越來越嚴重,肌肉萎縮得厲害,行走都變得異常艱難,老楊妻子為方便照顧他上下樓,便在中原新城租了個帶電梯的套房,每天早晚推著丈夫去小區里散步。
“老楊是個好人,我照顧他心甘情愿,他怎么能這樣就走了呢?”雖然事情過去了3個小時,老楊的妻子依然不愿接受。
“治病花了不少錢,我不怕,人都不在了,要錢有啥用呢?”老楊妻子傷心地說,老楊患病后,因家里經濟條件有限,他們不敢去好醫院,就近選擇了個醫療條件還不錯的地兒堅持做治療。
居住在9層的鄰居宋大媽對這場變故深表惋惜,她不停地勸解老楊的妻子節哀,“她對老楊很不錯,天天推著老楊在小區里轉,我們都看在眼里。”宋大媽說。
“他經常說不想連累家人、連累父母,咋就那么想不開呢。”老楊的老母親喃喃自語,“前天晚上十點半,我還看見兒媳婦推著兒子出來散步。”老人說,怎么都想不到那竟會是最后一面。
【唏噓】 為愛輕生 卻讓妻子“內疚后悔一輩子”
老楊跳樓事件發生后,在小區里居住的人們都唏噓不已。有人說“好死不如賴活著,更何況如此慘烈的死法”,有人說“不想再因為身體疾病,經濟上精神上拖累家里人,人一走都解放了”。
4號樓一位抱孩子的大媽說,中原新城居住的大部分都是大崗劉村人,老楊夫婦不是他們村的,但在一幢樓里居住。“樓上樓下,都是他妻子一個人忙活,說說笑笑,挺和善的。”大媽說,她經常晚上看到老楊妻子推著丈夫在樓下散步,見了面搭個話,說老楊有氣管炎,呼吸不好,晚上的空氣質量好一些。這位大媽說,老楊這樣做自己是解脫了,但就是可憐了家里活著的人。
幾位鄰居一直在4號樓樓道里勸解和寬慰著老楊的妻子。“我什么都不怕,就怕他想不開啊。”老楊妻子號啕大哭著說,但這一天還是來了,讓她內疚、后悔一輩子。
昨天中午,記者采訪結束時,老楊妻子和母親都已經回到了各自家中,小區的兩位鄰居也一直在陪護著老楊妻子,希望她在失去親人后還能感受到來自近鄰的關懷和溫暖。AC
線索提供:吳先生(稿酬100元)
生命不該如此脆弱
□東方今報評論員 李長需
從12樓到地面,不過一瞬間。48歲的老楊,選擇這種慘烈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留給妻子的是撕心裂肺的哭聲,留給老母親的是淚如雨下。
患有多種疾病:氣管炎、肌肉萎縮厲害,心臟也有問題。生前的老楊,遭到諸多疾病的折磨;輪椅上的人生,時刻接受著艱難的考驗。我們可以理解老楊的境遇,值得慶幸的是,他有一位好妻子,辭掉工作,租賃方便的房子,推著他在小區里散心,看病的細心更不用說。應該說,有這樣體貼的妻子,夫復何求,但他依舊選擇了自殺,原因也許就像他經常說的:“不想連累家人,連累父母。”可這樣的理由,似乎并不充分,以愛的名義而輕生,看似感人,但唯其如此,給親人們留下的才會更痛。
生命是寶貴的,生命本不該如此脆弱,但老楊以愛的名義與生命輕輕告別,只是問題的表象,他逝去的背后,未必沒有更深層的原因。是生活的重壓,抑或是精神的抑郁,讓老楊選擇了鉆進“自殺”的牛角尖,考證每一樁悲劇,我們都應該有所體悟,以避免悲劇的重演。
雖然我們并不清楚老楊生前更多的精神及心理細節,也不清楚其生活中所遭遇的困境與壓力,但“家里經濟條件有限”,“不敢去好醫院”,租住在電梯房等有限的細節,也可窺視其家庭的困境。在這樣有限的經濟條件下,又患多種嚴重的疾病,家里負擔之重,可想而知。老楊有沒有醫保,有沒有大病救助,有沒有其他的幫助,雖然不得而知,但從其選擇死亡不愿拖累親人來看,我們或可得到答案。這或許是讓我們更為痛楚的地方。老楊的死亡,不僅僅是老楊一家人的問題,也擊中了我們社會的軟肋。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一個生命的逝去,應該讓我們有所反思,好好活下去,幫助困境中的人們好好活下去,不僅僅是每個人,也是國家、政府應盡的責任。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