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19日 08:22
來源:東方今報
7月18日,鄭歐國際鐵路貨運班列開通,新時期的“絲綢之路”正式形成。來自國內外的企業家、政府領導、專家學者認為,鄭歐班列的開通,讓鄭州這個大交通樞紐地位大幅提升,加速推進中原經濟區和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可以讓中原快速國際化,河南“走出去”,歐洲“走進來”。□東方今報首席記者 梁新慧 記者 劉長征/文 沈翔/圖
德國大陸玻璃工程公司首席執行官Ucrich Steffes德國公司看中鄭歐班列商機
鄭歐國際鐵路貨運班列開通,為國內外貨運企業帶來了新的商機。在昨天的鄭歐班列開通儀式現場,德國鐵路辛克公司、德國大陸玻璃工程公司、美國UPS公司等多家外企老總、代表來到現場,既為祝賀班列開通,也在積極尋找商機。
德國大陸玻璃工程公司首席執行官Ucrich Steffes認為,中國到德國已有海運和航空的直達,現在火車從鄭州經過1萬多公里的行程也能直達漢堡,這個意義非常重大。通常來講,陸路運輸比海運少一半的時間。
河南是資源大省,又地處中國中心,具有相當大的運輸優勢。鄭州位于中國交通樞紐,以此作為鐵路貨運集裝箱起點是一個相當具有戰略眼光的考慮。
此行的計劃之一,就是想將來從歐洲組織貨源到中國來。只要能裝進集裝箱里的貨物都可以運來中國。
中歐貿易的貨品種類很多,德國大陸玻璃工程公司目前正在做這方面的準備工作。
鄭州市委副書記、市長馬懿“鐵、公、機”將形成鄭州最大的優勢
鄭州要在3到5年內打造集航空、鐵路、公路于一體的國際化物流集疏中心,鄭歐國際鐵路貨運班列開通將對鄭州“三港一體”的綜合交通樞紐起到什么作用?
鄭州市委副書記、市長馬懿介紹,鄭州作為河南這個內陸省份的省會,要想跨越式發展,必須加大對外開放力度。鄭歐班列是鄭州對外開放的又一個重要平臺,它與中原經濟區、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一起形成了對外開放重要的平臺,這些平臺將加速鄭州的跨越式發展。
在鄭州的城市發展歷史上,鐵路樞紐曾經是最大的機遇,現在我們打造的是綜合交通樞紐,不但有鐵路樞紐優勢、公路優勢,還在打造航空貨運樞紐優勢。
今后,鐵路、公路、航空的綜合運輸將形成鄭州綜合交通樞紐的最大優勢。
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崔紹營只有大樞紐才能造就大都市
首列鄭歐國際鐵路貨運班列將614噸高檔鞋帽、汽車配件等貨物從中國運往歐洲,這條班列未來能夠實現常態化運營嗎?
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崔紹營表示,該區為鄭歐班列專門成立了運營公司,要把它打造成一個精品線路,保證定時定點開通,讓周邊的貨物都在鄭州集散。
河南高速公路網絡發達,貨物集聚的能力很強,我們和貨運代理公司簽訂了組織貨源的協議,由他們和政府人員組成專業團隊,到鄭州、河南周邊的廠家去宣傳,把原來從天津、青島、大連等港口中轉運的貨物爭取到鄭歐班列上來。
鄭州單有航空港還不夠,要鐵路、公路共同發揮作用,這樣才能建設大樞紐。
我們還在鄭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附近規劃了幾千畝的鄭州國際陸港項目,包括國際鐵路港和公路港,再通過四港聯動大道和航空港連通起來,三港之間優勢互補,互為推動,把這個區域變成一個交通運輸大樞紐。
只有大樞紐才能推動大產業,只有大產業才能形成大都市。
■ 專家建言
專訪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孫有望
貨源、服務決定鄭歐班列前途
昨天,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孫有望就鄭歐班列開通的意義、影響、前景等問題,接受了東方今報專訪。
【意義】河南開辟了對外貿易新通道
目前,中國的進出口貿易通道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主要途徑還是海運。“河南開通鄭州至歐洲的貨運班列,是一個非常好的嘗試,開辟了一個對外貿易的新通道。”孫有望說,通過這個貨運通道,河南及其周邊的產品可以更快地運往歐洲。
鄭州位于中國的中部,此次貨運班列的開通,使鄭州的交通樞紐地位進一步凸顯,有利于河南承接東部的產業轉移。
【建議】貨源、服務決定鄭歐班列前途
對于鄭歐國際鐵路貨運班列的前景,孫有望坦陳,主要有兩個決定因素:貨源、服務。
“國際貨運必須以集裝箱為特征。”孫有望說,要想獲得充足的貨源,初期必須調動生產企業和貨運物流企業的積極性;另外,鐵路部門的服務也是一個決定因素,強大的信息系統,好的配套政策,都很重要。
【方法】產業布局決定“三港”高效運轉
把鄭州打造成集航空、鐵路、公路于一體的國際化物流集疏中心,是建設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的核心內容。那么,如何實現“三港”之間國際、國內貨物的高效運轉?對此,孫有望指出,關鍵還是產業體系的配套。
“從大的角度來說,航空物流主要傾向于附加值比較高的產品,如電子產品、保鮮食品、快遞快運。這些類別的產品到地面后,需要公路物流的支持,相對來說,航空和公路聯系更緊密。而鐵路貨物運輸抵達目的地后,也需要公路物流的強力支持。
下一步,關鍵就是周邊產業體系的配套,大力推動產業發展,貨物量上去了,物流真正發展了,才能真正凸顯鄭州乃至河南的交通樞紐地位。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