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21日 08:38
來源:東方今報
昨天,河南各地的中小學校組織師生收看了這次來自太空的授課。不少學生不僅認真上了這節課,也提出了自己的“十萬個為什么”。
□東方今報記者 高冬麗/文
沈翔/圖
【現場】 坐在教室聽“太空老師”講課
昨天上午,鄭州五中高二(6)班教室內,同學們早已準備好彈簧秤等物理實驗器材。
上午10時許,太空授課正式開始。王亞平、聶海勝、張曉光三位老師的開場白引得學生陣陣掌聲。在接下來的授課過程中,航天員通過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水膜和水球等5個基礎物理實驗,展示了失重環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象。他們講解了實驗背后的物理原理,并通過視頻通話與地面課堂師生進行互動交流。
據了解,昨天,鄭州五中、河南省實驗中學、鄭州八中、鄭州十九中、新鄉市陵園小學、鶴壁市山城區五小、許昌市健康路小學、濮陽市六中、漯河市五中、焦作市博愛縣月山中學等學校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組織師生集中觀看,讓中國首次太空授課真正走進校園課堂。
學生:頭一次了解失重的魅力
“課堂真是太精彩了,頭一次了解了失重的魅力。”鄭州五中學生安娜表示,航天員們先是給大家展示了“打坐”和大力神功,這一下子就把大家吸引住了,整個課堂也顯得很輕松。
鄭州八中七年級學生李雯斐表示,看了王亞平的實驗后,她感覺太神奇了。她也很想像王亞平那樣到外太空去體驗生活,去開創更多新的知識傳遞給地球。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水膜實驗。”鄭州八中七年級學生張博倫說,當看到王老師制作出一個完整水球的時候,感到特別神奇。
河南省實驗中學學生張力也表示,陀螺的實驗讓他印象很深,在地球上的時候,它是不可能隨意飄動的,但在太空中,它是失重的,所以可以隨意地飄浮,旋轉。“這些實驗,和我們學習的內容都息息相關,讓我們對所學的知識有了更深的理解”。
當然,除了對所學知識有了更深的了解,不少學生也說出了自己的期待。鄭州楓楊外國語學校八年級學生王彤陽表示,他希望把一些生物種子帶到太空,改良口味后在全國推廣。
老師:眼見為實激發學習興趣
“實驗中的這些內容,學生高一時都學過。”鄭州五中物理老師郭曉麗說,以前在給學生們講牛頓第二定律及太空知識時,因為有些內容無法做實驗,所以學生們只能通過想象來理解。
“太空授課與傳統授課方式相比,給學生一個新鮮的視覺感受。”郭曉麗說,這些實驗將結果直觀地展示出來,更有說服力。另外,宇航員到太空,給很多人的感受就是很高科技,但其實,只要學生們了解了其中的物理定理及現象,很多情況也都不難理解了。
“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還可以激發學生樹立夢想從事航天事業的激情。”郭曉麗表示。
【疑惑】 學生送出“十萬個為什么”
在授課過程中,航天員頻頻與學生提問互動,這可讓河南的學生羨慕壞了。當然,雖然沒辦法現場互動,但鄭州的不少學生還是提出了自己的問題。
“我看王亞平老師在講課時,手上戴著手表,在太空中,手表能正常運轉嗎?時間與地面一致嗎?”有細心的學生觀察到王亞平戴著手表,對此表示很疑惑。
“如果亞平老師在水球上注入不同的顏色,這樣,各種顏色會融合在一起還是會形成一幅水墨畫?”鄭州楓楊外國語學校八年級學生宋涓瑋疑惑地問。
當然,還有其他學生提出了更奇怪的問題:做水膜實驗時,如果金屬圈是其他形狀還會形成水球嗎?如果注入密度不一樣的液體,會有什么現象呢?太空課堂中造的那個水球,如果用錘子砸或用手指戳會破嗎?戳破后是變成液體還是分裂成多個小水球還是恢復水球原狀……
“上完這節課,我發現自己不懂的東西太多了。”鄭州五中學生張慧銘表示,課后,她會查閱更多的資料,將這些謎團一一解開。
【熱議】
太空授課引發太空熱
昨天的太空授課,引發了學生們的大討論。
“我覺得航天員在天花板上行走非常有意思。”許昌市健康路小學學生王方戈表示,如果有機會,他也想成為一名航天員,感受一下這種失重的感覺。
同樣,論壇上、微博上,不少網友難掩激動之情。還有不少人表示,帶著孩子一起看了授課,授課內容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培養了孩子學習興趣。
@seandiary:今天抱娃一起看了中國史上第一次太空授課。牛頓第二定律稱體重,太空單擺運動,太空陀螺在無外力情況下狀態如何,太空如何睡覺、吃飯、喝水,太空每天看16次日出……敬佩航天科技人員!這樣的星可以追。
@爺們不孬:我敢預測,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將掀起一股科學熱,在中國未來,真正的明星應該是科學家們。
@笑著哭y:真長見識了。多少年后,或許一位白發蒼蒼的學者在回憶自己求學的選擇時會說,成就源于自己童年因太空課堂引發的好奇心。無疑,如今的孩子們是幸運的……
@馬伯庸:從來沒這么期待老師能說一句:“接下來我要請一位同學到講臺來做這道題。”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