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24日 08:35
來源:東方今報
現代城市中,電梯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在5月中旬,宜昌、西安、深圳、玉溪連續三天頻頻上演電梯驚魂,奪走4人生命。電梯連連肇禍,一時之間,網友稱電梯從“上上下下的享受”變成了“上上下下的忐忑”。
這兩天,東方今報記者對鄭州市的電梯也進行了調查,發現部分電梯確實存有安全隱患。
□東方今報記者 葉煜文 首席記者 張曉冬圖
【背景】 電梯頻頻肇禍
5月14日,湖北宜昌一超市,一部手扶電梯斷裂,一位老婆婆墜亡。
5月14日,西安紅廟坡幸福家園小區,55歲的杜女士進電梯后,因轎廂未到達,從15層墜亡。
5月15日,深圳市羅湖區桂園街道松園北13號長虹大廈,一醫院實習生王某被故障電梯擠死。
5月16日,一名61歲老人墜入云南玉溪市中醫院圖電梯里身亡。
回顧近兩年,鄭州的電梯也是肇禍不斷:
2012年3月18日,鄭州市東風路與花園路交叉口藍堡灣小區,工人正施工時,電梯突發故障,人掉到井里了。
2012年4月14日,鄭州市民黎先生打來東方今報新聞熱線投訴稱,他在鄭州百貨大樓后面的小區住,家人被關在電梯里兩個多小時,無人過問。
2012年8月19日,劉女士的親戚去火車站附近的鄭州大酒店辦事,乘坐電梯時,由于電梯轎箱沒底,他一腳踏進去,摔到井底五米多深的地方,救出來時,摔斷三根肋骨。
【調查】 電梯老出事 女員工被迫爬樓梯上班
李先生家住鄭州市英協路與福元路交叉口附近一小區,由于家住在33樓,每天出門必須乘坐電梯。“入住4年,很少看到有專業人員來維護電梯。”李先生說,小區入住率很高,電梯只用不維護,難免會出問題。
隨后,東方今報記者致電上海三菱電梯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該公司維保部人員說,只要物業和公司簽過保養合同,正常情況下,電梯每15天應檢修一次,維保費用因情況差異而不同,少則一個月幾百元,多則一個月上千元。
鄭州市民楊女士說:“我在二七廣場友誼大廈上班,這里的電梯經常上演驚魂一幕。”楊女士說,最近,她同事突然打電話向她求救,說是電梯突然斷電,她被困在漆黑的電梯里。后來,楊女士找來保安,撬開電梯門救出同事。無奈,她和同事們上下班時,只得爬樓梯。
友誼大廈物業部的工作人員說,這里的電梯每天都高負荷運轉,有的零部件不到質保期就換掉了,可還常出現問題,每月電梯的維保費用高達2000多元。
【說法】 省質檢部門將對全省電梯“體檢”
據了解,我國電梯維保的主要依據是《電梯使用管理與維護保養規則》,維保單位按照合同,受物業公司的委托對電梯進行15天一次的維保。
對此,河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處主管電梯的杜姓負責人說,2012年底我省在用電梯數量已達7.6萬臺,每年還在以30%的速度迅速增長。最近,各地頻發電梯安全事故。接下來,省質監局將對全省包括醫院、商場、住宅樓等的電梯進行安全檢查,尤其對服役期超過10年的電梯進行重點檢查。
該負責人表示,按規定,電梯每使用一年,電梯使用管理責任單位應向特種設備安全檢測研究院報檢。維保單位應半月做一次維保。
而對于電梯維修人員的資質,該負責人強調,電梯是特殊行業,維修人員必須經過相關培訓,持證上崗。
【提醒】
安全乘電梯攻略
據統計,乘客沒有正確使用電梯是造成電梯事故的原因之一。業內人士提醒在乘坐電梯時應注意:
要查看電梯的顯著位置有沒有《電梯使用標志》或《電梯檢驗合格標志》,不乘坐沒有使用標志的電梯;
電梯開門時,切勿手按安全觸板或擋住光幕,阻止電梯關門;
電梯門快關上時,切勿強行擠進電梯;
因電梯發生故障或停電被困于轎廂時,切勿驚慌,可通過按轎廂內的警鈴或用手機撥打電話與使用單位和維保單位人員聯系,千萬不要用力扒門或自行跳出;
乘自動扶梯或自動人行道時,應垂直站立,切勿將頭、手伸出自動扶梯或自動人行道扶手帶外。AC線索提供 柴先生(稿酬50元)
新聞熱線(0371)65830000
■ 新華調查
三問“奪命電梯”:
責任誰擔當?是否要報廢?誰出錢維修?
剛剛過去的一周,國內連續發生多宗電梯奪命事故。雖然,這些事故均將責任劃分給物業公司、小區業主等電梯管理者、使用者,但如何讓物業公共維修基金及時、高效地用于電梯維護,亦需公眾繼續追問。
由于電梯運營過程中涉及產權所有者、實際使用者、物業管理者等多個主體,因此,多個城市近年來陸續出臺相應的辦法,將責任主體進行明晰,但卻將維修和檢驗單位的責任排除在外。
一位電梯專家說,正是因為對年檢制度缺乏有效的監管和約束,檢測人員不需擔責,使得很多電梯維保公司檢測純屬走形式。
我國大規模建設高層住宅始于上世紀90年代末,所謂的“老舊電梯”,使用年限不過15年左右。一些輿論將安全事故頻發的矛頭指向電梯的使用年限。
專家對于強制報廢,意見分歧很大。廣州市特種設備行業協會電梯專家蕭順棠認為,使用年限和電梯安全性之間并沒有直接關系,決定電梯安全性的,是維護保養、管理水平和使用水平,國外有些電梯超過100年都仍在使用。
記者采訪了解到,目前國內并無關于電梯強制報廢的統一標準,只是用主要部件技術參數加以判斷,而非使用年限。
電梯設備老化,應該從實際出發,該修當修、該換當換。道理雖然簡單,卻由于經費牽涉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等多方的利益和矛盾,操作起來并不容易。
專家建議,房屋主管部門要在確保維修資金使用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簡化辦理程序,縮短審查時間,提高維修資金使用的辦理時效,特別是設置緊急情況下使用維修資金的情形和規定。
摘自新華社
■ 互動
如果您發現身邊有“老爺電梯”帶病服役,請致電東方今報新聞熱線(0371)65830000或@東方今報告訴我們,讓我們一起消滅身邊的危險。
發現“老爺電梯”帶病服役 告訴我們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