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21日 09:01
來源:東方今報
2006年1月21日,河南影視制作集團正式成立。那一刻,河南影視人忐忑地埋下了一顆希望的種子,他們不知道這顆種子會長成什么樣子。轉眼,七年時光猝然逝去,時間給予了他們一個答案:這顆種子早已破土而出,長成了一棵茁壯的大樹。雖未參天,卻已枝繁葉茂,欣欣向榮。
今天,是河南影視制作集團成立七周年的日子。在此之前的一個深夜,河南影視制作集團總裁李欣,與東方今報記者暢談了近兩個小時。七年之中的種種,像一部電影,在這個深冬的夜里,溫暖播放。“現在,我們得到的一切,在七年前,根本不敢想。”李欣微笑著說,時間真快。
□東方今報記者 陶輝
【組建】
一支河南影視新軍在寒冬悄然成立
時下,中國電影的賀歲檔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銀幕之上和銀幕之外的種種話題,不絕于耳。然而,一部未上映的電影僅公布了一款面向國際市場的預告片,便立刻成為眾多業內人士和無數影迷津津樂道的話題。這部影片就是《忠烈楊家將》,一部典型意義上的商業大片,著名導演于仁泰執導,云集了鄭少秋、徐帆、鄭伊健、吳尊、周渝民、林峰、于波、李晨、付辛博等華語圈的大明星。當然,這部影片還有一個絕不能忽略的定語——河南制作!具體來說,就是河南影視制作集團主投的商業大片。
讓我們將記憶再拉回到7年前。2006年的1月21日,一個寒冷的冬天。河南電影制片廠等9家單位,組成國有影視文化生產集團——河南影視制作集團,那一天,河南影視制作集團正式掛牌成立,一支河南影視的新軍,也正式組建。很多人,仍然銘記著那一天發生的一切,但是很少有人能夠將前路看得更遠一些。
“那時我們還比較落后,雖然有一些規劃,但都只是想象而已。”河南影視制作集團總裁李欣回憶說,“領導們也沒有太多的要求,只是希望我們盡最大努力,別拖后腿。如果說有規劃的話,那就是希望在未來能夠成為河南這個行業的領頭羊。”可以想象,在那樣的一個困境之中,成為河南影視的領頭羊幾乎已經觸及了想象的邊際。
河南影視制作集團董事長宗樹潔在接受東方今報記者采訪時也曾表示:“那個時候,我們并沒有想說要在短時間內取得什么樣的成績,只是一直在向我們看準的方向努力。”
不承想,僅僅七年,河南影視制作集團取得的輝煌成績,早已經像洶涌的潮水,漫過了想象的邊際。縱觀當下叱咤中國影壇的幾大民營影視巨頭,哪一個不是經過了十年、二十年的時光,才走入正軌。
“我們趕上了一個好的時代。”李欣感嘆說。過去十年,是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的黃金十年,充滿著無限的機遇。但,機遇總是留給敢干和準備好的人。“現在想來,真的非常感謝省廣電局趙景春局長,當時他太支持我們了。給了我們很優惠的政策,每年投入800萬元搞精品電影的創作,這救了我們的命!”李欣說。
【起步】
靠戲曲電影《村官李天成》賺到第一桶金
2006年,集團成立的第一年的第一部影片——《村官李天成》拍攝完成。“那時,我們就到全省各市地去開拓市場,去放映,并且在全省轟轟烈烈地搞了一次村官教育,影響很大。”李欣說。
東方今報記者在影視集團2006年的工作總結中看到這樣的描述:戲曲電影藝術片《村官李天成》取得全國發行拷貝507個、放映 9萬多場次、1200多萬人次觀看、收入407萬元的好成績。為此,獲得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100萬元資助獎。“那是我們賺到的第一桶金。”李欣說。
不過,這第一桶金賺得并不容易。“很艱辛,很難啊!”李欣說,“那時候人才少,拍第一部電影的時候,我問到預算,沒有人能夠回答上來。因為他們遠離市場太久了,所以,我們決定要先把市場找回來!”
正是這個決策,徹底改變了這支中原影視新軍的命運,在此后的幾年中,他們迅速崛起。
【受捧】 河南大制作沖進了廣闊的國際市場
2012年3月19日,第36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影展正式開幕,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人潮洶涌,中外展商都已將自己的展臺裝扮一新,時刻準備著向海內外的客人推銷自己的產品。那天一大早,李欣就帶領著自己的團隊,站到河南影視制作集團的展臺前,擺好了架勢,準備大干一場。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隨后幾天里,李欣和河南影視制作集團的工作人員幾乎就沒有閑過,因為來訪的客人實在是太多了!
在這一天,因為河南影視制作集團展位受到熱捧,讓整個展廳都為之注目,甚至還驚動了一位來自《好萊塢報道》的記者。他表示,將會把河南影視制作集團的作品作為本次影展的一個亮點,做重點報道。
是什么原因,讓這個剛剛成立不到七年的中原影視新軍,成為國際市場上的寵兒?當時,河南影視制作集團副總裁周顯俊向東方今報記者透露了其中的原因:“這是因為我們作品的數量多,類型也多,所以感興趣的人難免就多。”事實上,在這背后還隱藏著一個很大的原因:河南影視制作集團所展示的每一部作品都極具特點,極具賣相,也就是說,每一部都是市場所需要的,盡管他們面對的這個市場是國際級的。在隨后的北京國際電影節和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影展上,河南影視制作集團復制了在香港備受熱捧的場面。
去年的這三次國際性的影展,幾乎可以算是河南影視制作集團近七年來一次小小的產品展示會。李欣當初說“我們要把市場找回來”,事實上他們不但早就找到了市場,而且已經沖到了一個極為廣闊的國際市場。
【崛起】 科教片占全國市場70% 穩坐頭把交椅
“我們做影視的,還是要面對市場,無論做什么,都要考慮清楚受眾群體。沒有市場化的影視創作,不但沒有經濟效益,連社會效益也沒有。”李欣說,“我們不但要社會效益,更要經濟效益!”
李欣表示,集團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市場部,要用市場創效益。“在一部片子投拍之前,劇本創作部和市場部都要各抽調一人簽訂項目責任書,負責一個片子的拍攝制作和市場運作。每部影片拍攝之初,都要做前期的市場預期和市場調研,考察能否盈利,有盈利點才投拍。”李欣說,“我們看重的不是結果,是過程。我要拍的不是片子,而是賺錢的片子!”
這幾年,真正讓影視集團掙到錢的是他們創作的一系列質量上佳的科教片。
在七年前,影視集團的科教片創作僅僅處于起步階段,但七年之后,其創作的科教片的數量已經占到了全國市場的70%以上,穩穩坐上了中國科教片的頭把交椅。其創作的模式正是像李欣強調的那樣“市場需要什么,我們就拍什么”。
2011年10月15日,河南影視制作集團全資子公司——與眾不同(北京)國際電影科教片發行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揭牌成立。此公司是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批準、國內第一家,也是目前國內唯一大型科教片發行公司。
李欣說:“現在我們科教片的發布會,都會在北京舉行。因為現在我們的科教片面向的是全國的市場,要放在全國的概念中來做。現在科教片創作,我們有自己的拍攝隊伍,有專業的營銷、發行團隊,別人想學都學不來。到現在,我們的很多科教片還沒有生產出來,就已經被搶光了!”
經濟效益有了,河南影視制作集團便開始向更高的階段前進——投拍商業大片!
【成功】
憑商業大片《葉問2》躋身業界主流
如果說有科教片上取得的巨大成績,不足以得到普通大眾對河南影視制作集團的認知,那么2010年商業大片《葉問2》的上映,徹底讓影視集團步入了大眾電影認知的行業之中。
那一年,由甄子丹等明星主演的功夫巨制《葉問2》,最終獲得了2.34億元的高額票房,成為當年上半年的票房冠軍。這部影片在市場上的命運,一直都牽動著一群河南人的心,因為河南影視制作集團是這部商業大片的投資方之一。
到底為什么非要投拍商業大片?李欣說:“如果不投拍商業電影,我們永遠都無法真正成為電影界的主流。邁向國內影視界的第一集團,也將成為我們永遠都無法逾越的鴻溝。所以,我們無論如何都要做商業電影,而且要做群眾喜歡的商業電影。如果做不出來,那么就單片來評價,我們的噸位根本就不夠,很難提高我們的品位。這就像世界各個國家建造航空母艦一樣,是強大的一個標志。”
東方今報記者也多次和河南影視制作集團副董事長蘭立新探討這樣的問題。蘭立新的觀點和李欣的高度一致,他說:“在市場化高度發展的今天,不搞商業電影根本不行。要有更高發展,這是必由之路。市場逼著我們必須這樣去做!”
然而,一個國有影視文化生產集團在成立僅僅不到五年的時間里,就要投拍商業大片,需要極大的勇氣。“在《葉問2》開拍前,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們認識了香港天馬電影出品公司的老板、著名演員黃百鳴,知道有這么一個極好的機會,便表示了參與投資的強烈愿望。”李欣說,“在我們內部,為此事專門開了一天的會,我們猶豫過,彷徨過。大家的意見不一致,擔心的人很多,覺得萬一失敗了怎么辦?但是,最后,我們還是鼓起了勇氣,統一了思想,決定放開膽量去做這一件事。因為這是我們遲早要面對的問題,是怎樣都繞不過去的坎。就算失敗,也算是在這個過程中積累了經驗。”
于是,河南影視制作集團成為《葉問2》的幾大主投方之一。而且,上天也沒有辜負他們的期望。最終,他們不僅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而且還獲得了之前從未有過的社會效益和主流市場的認知度。
【輝煌】 《忠烈楊家將》成為無數影迷的“心頭好”
“這個第一次的成功,讓我們很欣喜,也讓整個集團士氣大振。所以,我們決定再接再厲,大膽邁出更大的一步。”李欣說。于是,借著《葉問2》合作的契機,河南影視制作集團由第一次的被動投資變成了主動出擊,多次邀請黃百鳴和他的兒子、《葉問2》的編劇黃子桓到河南進行考察,選取下一部商業大片的題材。最終,在游覽開封天波楊府時,楊家將的故事打動了黃子桓,于是他們決定拍一部楊家將題材的商業大片,這部影片就是當下被無數影迷關注的《忠烈楊家將》。
這一次,河南影視制作集團不但是最大的投資方,而且是“帶頭大哥”。最終,在海內外都有著巨大影響的于仁泰擔任此片的導演,并且選擇了鄭少秋、鄭伊健、吳尊、周渝民、林峰、于波、李晨、付辛博等華語圈的偶像明星組成了“史上最帥最酷”的楊家將陣容。從2011年開拍之日起,這部影片就備受關注,其間關于此片的每一點消息,都能夠形成不小的轟動。
李欣透露,此片的后期制作已經全面完成,預計將于今年4月份在全國公映。前一段,《忠烈楊家將》在香港和北京分別進行了幾場試映,反響極大。“在香港,有一半的觀眾都流下了感動的淚水。”李欣說,“大家都覺得這是大宋悲歌,中原悲歌,楊家將是中國好男兒、中國好兄弟、中國好爺兒們!我個人覺得非常非常好看,對于市場的前途我們也非常有信心!”
至此,一條更加寬闊的道路,在河南影視制作集團的面前,延伸至遠方。他們站在這條路上,自信滿滿,斗志昂揚,最關鍵的是,和七年前相比,他們對于前途的想象,更加遠大。
【夢想】 站在第一個七年之巔 期待成功上市
七年前,河南影視制作集團成立之時,最高的目標也不過是做到河南省的“領頭羊”。而現在,他們早已輕松跨越了這個目標,成為全國影視行業的佼佼者。
“至少現在我們在全國省一級的國有影視機構中,做到了第一位。”李欣說,“放在七年前,這是不敢想的一件事情。現在,每次開會,其他國有省級電影廠的人,都向我們取經。我們也非常愿意向他們分享自己的經驗。”
李欣說,要有一個寬大的胸懷,這樣才能全面可持續發展。
在正常情況下,我們習慣用五年,抑或十年來作為一個人生和事業的節點。然而,河南影視制作集團這七年取得的成績,早已超過了想象中十年所能取得的成績,所以,這個時候,總結過去,展望未來,非常合適,也非常有必要。
據影視集團統計,截至2012年,集團成立七年來累計拍攝完成各類故事片、戲曲片、科教片132部,電視劇、紀錄片733部(集)。其辦公室里,已擺滿了各式各樣閃閃發光的獎杯,其中不乏像華表獎這樣的國家大獎。
在總結七年的成功經驗時,李欣說:“首先,是河南廣電局的大力支持,我們有成績,他們就鼓勵。有了問題,他們就解決。另外,河南電影人真的很爭氣,在幾年時間里成長非常快,具有了核心的競爭力。”
此外,李欣還透露,過去的七年里,集團的年輕人成長得都非常快,每個人都成為多面手,成為集團迅速發展的一個強大助推力。
談到前路,李欣滿懷信心。他說:“我夢想著集團有一天能夠成功上市!能夠做到兩年拍一部叫得響的商業大片,持續形成影響力。同時,大力開拓其他汽車電影院、影視基地和電影體驗等新興的電影產業。”
事實上,現在的河南影視制作集團已經在為這個夢想做準備,李欣透露,現在集團對全體的員工進行高規格的培訓、邀請專業的公司在集團建立現代化的企業管理機制、加強內部競爭機制等。
這個冬天過后,再見春暖花開時,河南影視制作集團必將翻開全新的一頁,邁向一個更寬闊的未來。七年前的今天,那個已經發黃并帶著幾許青澀的記憶,七年后也開始豐滿,變得鮮艷。七年前,和七年后,在這一天重疊,像一杯陳年的紅酒,讓人恍若隔世,卻也心生溫暖……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