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03日 09:19
來源:映象網-東方今報
東方今報新聞觀察員 李長需
嚴格按規定配專車 公車改革開啟破冰之旅
11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對黨政機關經費管理、因公臨時出國(境)、公務接待、公務用車、會議活動、辦公用房等方面作出規范。
備受關注的是,這部條例對公車改革提出了明確方向。
車改20年,公車改革一直在技術上尋求突破,為杜絕出現“車輪腐敗”,各地奇招迭出,但根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先后進行試點的14個省市的部分區域,效果并不是很好。
如果從經濟上算一筆賬,全國各地養車的費用可謂天文數字。
根據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今年4月份的報道,稱全國公車數量超過了400萬輛,每年消費超過了4000億元,但僅三分之一用于公務活動。加上公車含義極廣,附加之上的浪費甚至腐敗更是難以統計。
事實上,公車消費的危害不僅僅是經濟上數字的龐大。
有媒體還指出,取消公車消費,經濟效益只是其一,其最大的價值還在于政治方面,認為公車的存在,助長了官僚的特權意識。
因而,此番中央層面發力,取消一般公務用車,不僅切中肯綮,而且也大快民心,可謂力度巨大,意義巨大,也開啟了車改的破冰之旅。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車改的內容亮點不少。
比如“堅持社會化、市場化方向改革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公務用車實物配給方式”。明確回答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到底有沒有必要一個單位養一個車隊,包括司機和車輛。
比如“適度發放公務交通補貼”,則說明車補會有但不會很高。
又比如 “嚴格按規定配備專車,不得擅自擴大專車配備范圍或者變相配備專車”,而根據現有標準,只有省部級官員才有配備專車的資格。這也就意味著,自此職級以下官員包括市長、縣長、鄉鎮長及各類局長、書記的專有車輛均屬違規,所涉范圍幾乎涵蓋了當下中國權力序列中的大部分。
此次車改最大亮點,在于對“一般公務用車”的徹底性剔除。翻檢此前包括國家部委在公車改革的規范性文件中,對所謂“一般公務用車”采取的大多是控制使用、限縮標準、數量、職級的方式。這次無疑界定了更清楚的使用規范,現有公務用車除了省部級以上領導干部用車、執法執勤車輛之外,其余均為將被取消的一般公務用車,再無其他類型,防止了變相用車。
綜合看來,這次車改中的不少重大舉措,可圈可點,也確實令人振奮。但規定雖好,還需要嚴格的執行。要想達到“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目標,不僅需要政策執行不走偏,而且有必要對各地各級政府車改后的經費進行審計,同時需要將審計結果公之于眾,接受更廣泛、更有效的監督。只有這樣,車改的效果才能落到實處。
最強音
“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飯,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耙獪蚀_推進改革,認真執行中央要求,不要事情還沒弄明白就盲目推進。”
背景:11月24日至28日,習近平在青島、臨沂、濟寧、菏澤、濟南等地考察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時強調。
“派駐機構要眼睛亮一點、耳朵長一點、鼻子靈一點,善于監督、敢于執紀,嚴格責任追究,切實承擔起監督責任?!?/p>
背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27日在京主持召開部分中央和國家機關紀檢組組長座談會上,如此要求中央紀委向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派駐的紀檢機構。
“中央改革領導小組這個機構的設置不僅意味著改革的權威性,更意味著將會對部門利益、既得利益產生制度上的制約,各領域必須服從最高權威決策機構的改革思路。”
背景:曾經多次參與到三中全會文件起草的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
“在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階段,物價穩定上漲是常態,如果收入增長跟不上的話購買能力可能會下降。”
背景:11月28日,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牛犁做客人民微博微訪談,與網友交流了我國經濟形勢與物價走勢等話題時說。
“權力往往過分集中于主要領導干部手中,少數主要領導干部凌駕于組織之上,搞‘一言堂’?!?/p>
背景:現任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副書記趙洪祝在人民日報撰文談到我國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既有獨特優勢又存在不少問題時提到。
政策說
“新提任先公開”
能切實倒逼改革推進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上周刊登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解讀文章,指出要著力健全領導干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等制度。推行新提任領導干部配偶子女從業、財產、出國(境)等有關事項公開制度的試點,建立健全對國家工作人員配偶子女移居國(境)外的管理制度。這被解讀為中紀委為推進官員財產公開制度的新舉措。誠然,財產公開在一些地方試行過幾年但陷入僵局,與其陷入僵局而舉足不前,不如從“新提任干部先公開”打開缺口,以此去倒逼改革的進一步推進。
裁判文書上網或可期
11月27日,中國裁判文書網與各高院裁判文書傳送平臺聯通全國四級法院裁判文書統一發布的技術平臺已經搭就;次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在互聯網公布裁判文書的規定》發布,并將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裁判文書上網的目的非常清晰,就是“以公開促公正、以公開樹權威”,其所能起到的作用,更多的應該體現在推動作用上,用公開推動文書撰寫的規范,用公開簡歷公眾對法律和正義的信仰,用公開倒逼整個審判流程回歸純粹的法律判斷,消解權力干預的戾氣,建立制度性的防御,讓公開的力量幫司法尋回“獨立行使審判權”的底氣。
規范執法
不能僅限于清理臨時工
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中央宣講團成員、國務院法制辦副主任袁曙宏,在日前公開發行的三中全會《決定》輔導讀本中披露,今后將對全國行政執法人員進行全面清理,未取得執法資格的人員不得從事執法工作,對被聘用履行行政執法職責的合同工、臨時工,應堅決調離行政執法崗位……任用臨時工、合同工存在讓渡和擴大執法權的亂象,但要解決這種亂象,并非僅僅是清理和調離合同工、臨時工那么簡單的,還需要限制和規范執法部門、執法人員的權力,規范執法自由裁量權,加強對行政執法的監督。
漫畫一針
“提前離崗”
下午開會宣布離崗決定、簽字,回到單位就被“歡送”并交出辦公室鑰匙,一天之內,河北省黃驊市就有62名科級干部被“趕回家了”。該市規定,科級干部超過53歲,副科級干部超過52歲的,全部提前離崗退養,并提高三級工資。這一做法被質疑制造新的“吃空餉”人員。干部實現年輕化、階梯化并非不可以,但黃驊市此舉不僅靡費納稅人的錢,也無法律依據,同時,也有違社會公平正義。
大事件
中共中央發布黨內法規制定工作五年規劃綱要
中紀委:全國紀檢機關前9月處分10多萬人
調查統計:31省市區超八成設7至8名副省長
人社部:中國3.09名職工養一個退休工
多地成立改革領導小組 暫未公布人員設置
全國網上信訪受理平臺將建市縣兩級聯合接訪
住建部約談房價漲幅居前城市引“突擊調控潮”
31省區市前三季度GDP出爐 總和超全國總量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