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5日 09:34
來源:映象網-東方今報
網絡民意調查 能打撈多少沉沒的民意
剛剛過去的國慶長假,因為“挪假”把固有工作生活節奏打亂,在網上引發各種吐槽。為回應民意,全國假日辦10日在新浪、搜狐、人民網、新華網等網站發布“關于法定節假日放假安排的調查問卷”,面向社會廣泛征集意見。截至12日17點,已經有211萬人填寫了調查問卷。
事實上,“挪假”是否合理的問題,近幾年已經討論過無數次,甚至可以說“逢假必吵”,各種意見針鋒相對。
所謂的“黃金周”是由上而下地“計劃”出來的,自誕生之初就缺少了民意參與的環節,眾口未調之下,引發爭議也就難免。
讓廣大網民滿意的是,假日辦迅捷地回應人們的“吐槽”,而且是最初始狀態下設計了問卷,而不是直接端出“草案”讓人們投票。甚至還有網民建議,這樣的征求民意,應該擴展到更多的公共事務上。比如在今年引人關注的遺產稅、以房養老、延遲退休等議題,都不妨從“無草案”階段征求民意。
毋庸諱言,網絡問卷易操作、快捷,但不容忽視的是,依靠網絡的民意調查,難以打撈“沉沒的民意”。
例如,網上抱怨長假導致高速擁堵、景區人滿為患的,多是經濟條件不錯,能開私家車或者能負擔不菲旅游費用的,這些人可能不少都能享受帶薪休假,其實并不缺少“長假”; 而建言取消長假,實行彈性休假制度的代表人物是能享受寒、暑假的學者、教授。
但是,在仍存在貧富差距的中國,還有一個群體,他們的“十一”出游,不是在人頭攢動的景區,而是在希望的田野上。“十一”通常都是華北平原玉米集中收獲的季節,在機械收割還未完全普及的今天,若沒有那些返鄉的打工者,在農村留守的老弱面對每畝重達千斤的玉米棒子,恐怕難以運回家去。而這些借長假回家盡孝、幫忙的人士,平常幾乎很難有休假機會,也就尤其珍惜長假。他們未必能夠通過網絡等渠道表達自己的訴求,他們的父老鄉親還有為數不少的人不會上網。
在這個讓世界變平的互聯網時代,權威部門統計,今年年初,中國的網民數量已達到5.64億。網民的聲音日益得到執政黨和政府的重視,甚至有關領導還發出了“網民留言等于領導批示”的呼吁。
網絡理當成為征集民意的拓展渠道,但不能成為唯一渠道,在網民尤其是對一些缺乏話語權者而言,他們的呼聲不能被忽略——對他們而言,帶薪休假甚至平常雙休都可能是奢侈。全國政協委員蔡繼明曾在十屆全國政協會議上提交取消黃金周的提案。蔡繼明自己也認為,雖然《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已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有許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他表示,如果帶薪年假真正落到實處,十一黃金周也將不取自消。
在聲討黃金周弊病、帶薪自由休假的聲音在網絡上愈演愈烈之時,決策部門更應頭腦清醒。牽涉到全體國民利益的長假調查,如果只是簡單地看網上哪個選項的比例稍高一些、哪種嗓門稍大一些,就作為決策的依據,或許并不科學。
因此,除了網絡問卷調查,職能部門還應該擴大調查范圍,做一些更加深入細致的工作。設計涵蓋面更廣的線下調查,爭取打撈出更多“沉沒的民意”。
最自豪的事
重陽節前,央視對國內的一些老人做了個街頭采訪,想知道中國的普通老人最自豪的事件,西安一位老人說:“最自豪的事是給孩子弄了三套房。”這個回答足見房子在普通中國老人心目中的分量。其實,房子和幸福、自豪捆綁得越緊密,人們的生活就越不容易。房子不應該成為我們的中國夢,老人的話怎么聽著那么令人苦澀。
“少爺、小姐菜”腐朽嗎
因推出“少爺、小姐菜”,湖南懷化在上周聲名遠揚。這些有人侍候著吃的菜肴一亮相,立刻引來眾多游客圍觀或品嘗,其名稱與文化內涵也相繼引發坊間爭議。黃金周已過,仍有人在轟 “少爺、小姐菜”。如果非要將它跟“腐朽、享樂”的舊社會扯上關系,那么滿大街的“皇家御膳”、“官府菜”,該怎么說呢?
陽光司法應照亮打黑冤案
重慶“打黑”中,一些民營企業權益被侵,重慶警方正陸續返還冤案中被查抄的企業公章、資金。但是,還有很多資產債務,未能厘清;一些受害人的刑事申訴,還懸而未決。一些冤案資產被政府動用、一些辦出冤假錯案的人仍在崗……這都是障礙,根本性的再審復查還應早日啟動,被冤者應該在陽光司法下得到公正對待。
如此“一視同仁”,不該
浙江溫州臺風來襲,為避開低洼地帶,不少市民把車從車庫移到人行道,卻被貼罰單。不少車主無奈發問,臺風天的違停罰單能免嗎?行政執法部門答復,不會因為臺風而暫停處罰。把特殊時刻與平常時期“一視同仁”,看似在顯示法律的公正,卻有悖于法治理念與法治精神,而變成一種“趁火打劫”式的執法方式。
政策瓶頸制約中國養老
中國新聞周刊 10月12日
據民政部統計,截至2012年年底,中國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94億, 2025年將突破3億。今年8月1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要深化改革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政策措施,激發市場活力,在這樣背景下,激發了房地產企業大舉進攻養老產業的決心……但在學者看來,現實中,養老地產往往被異化成以養老之名搞開發的“拿地模式”,部分“超大型”的養老地產,由于地處偏遠、配套服務與養老項目脫節、難以滿足老年人需求,往往陷入“空置”的窘境。
土豪進化:摧毀舊世界建立新世界的陽謀
中國企業家 10月10日
還記得3年前的3Q大戰嗎?那亦是中國互聯網叢林法則的素描。土豪們既不允許外部的創意,更容不下內部創新。
時代變了。互聯網土豪們過去“壓迫”的都是那些毫無知識和鑒別能力的所謂“屌絲”,如今用戶們已成長和覺醒了。在新形勢下,土豪們多了一些耐心。也許再過幾年,隨著新互聯網領軍人物出現,土豪之氣將漸漸消散,一個更加美好、精益和清新的新世界會出現。而另一種悲觀的預言則是,大樹之下寸草不生的格局會愈發嚴重。
安全感: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石
中國周刊 10月11日
現代社會討論安全感,最突出的當數人身安全、財產安全。
要有安全感,一是規則的合理性。沒暫住證就要被抓,當然缺乏合理性。二是規則的穩定性。再合理的規則,也經不得隨意解釋,胡亂執行。比如,最近對網絡謠言的打擊,有關部門也發聲,要依法打擊,不得擴大化。
不安感的彌漫,緣于規則的濫用。現代文明社會,理應通過透明和法治,讓民眾遠離不安。
高官房事洶涌,凸顯反腐軟肋
中國經濟周刊 10月9日
從“房叔”到“房姐”,從“房妹”到“房媳”,再到過半落馬省部級高官涉“房事”。近年來,這些板上釘釘的“房”腐案件,一次又一次撩撥著公眾敏感的神經。
早些年,觸目驚心的交通建設領域“前腐后繼”讓人大跌眼鏡,相關制度和法律漏洞也迅即得到了修補;而近年來,我們的制度和法律缺乏足夠的前瞻意識,對房價上漲、房地產暴利下的權錢勾結現象應對乏力。這些“細節”之變,凸顯了“房”腐案件的軟肋。
建筑該怎樣贊美生命?
三聯生活周刊 10月10日
在藝術家、思想家們看來,居室是普通世界,也是樊籬。
他們要求自己的居所有助于幻想,他們組合了時空中遙遠的事物,他們的客廳是世界劇院中的一個包廂。
在他們看來,由于資本主義和城市化對人的壓榨,人們只有在居室中借由花草布置、裝飾與收藏才能得到寧靜,保持一個自我的形象。居室是失去世界的小小補償,可以夢想“在時空方面處于一個遙遠的世界,而且是個更好的世界。當然,在這個世界中,人們的需求仍如日常世界中一樣無法滿足。但在這個世界中,物質擺脫了實用的枷鎖”。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