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3月28日 08:42
來源:東方今報
□東方今報評論員 路治歐
3月27日,21世紀經濟報道一篇標題為《禁酒令致消費低迷 發改委擔憂市場需求不足》的新聞,在網絡媒體轉載時被改為“中央整治公款吃喝致消費低迷 發改委擔心市場”之后,迅速成為當天最熱門的新聞之一,這個標題讓很多網友吐槽發改委。
我們要在這里替發改委“申冤”,它其實是躺著中槍。在這則報道中,雖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專家陳新年認為“公款吃喝下來了,影響了整體消費”,但是,發改委經濟運行局關于“市場需求不足是當前經濟的主要問題之一”的經濟形勢研判,并不是建立在整治公款吃喝致消費低迷的基礎上。
不過,在令人啼笑皆非的喧鬧中,公款吃喝是否導致消費低迷確實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商務部早前發布數據,“今年1~2月,全國餐飲收入同比放緩4.9%,創10年來新低,特別是大型中高端餐飲銷售下滑明顯。”餐飲收入放緩的因素很多,很重要的一項莫過于適逢春節假期。這期間,很多人在家里吃飯、很多城市餐飲企業關門歇業、很多公司放假不再有請客吃飯支出、上億人從城市返回農村也不會下飯館,都會影響餐飲收入。
陳新年只說“公款吃喝下來了”,那么,原來是多少、下降了多少呢?3月22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從“中高端餐飲業受挫”就斷定“顯現出了中央整治公款吃喝的效果”,也沒有具體數據對比的論證。
我們不相信高檔酒店只能靠三公消費存活,但是目前來看,三公消費有多嚴重、是否真正被遏制,都只能依據表面現象判斷,而難以用數字來論證,因為全國的三公經費到底有多少還沒有權威數字公布,三公消費更是如此。
在對發改委的高分貝批判聲中,“標題黨”居功至偉,輿論盲目跟風也讓人遺憾。但是,其中仍然飽含民意:不希望中央整治公款吃喝半途而廢,不希望任何人、任何部門給公款浪費找任何借口,寧愿政府用好納稅人的每一分錢也不愿數字上的經濟繁榮假相。
事實上,李克強總理在記者會上“公費接待、公費出國、公費購車只減不增”的嚴厲表態已經凝聚為社會共識,各類市場主體也應當認識到,指望公款吃喝拉動內需必然是不現實的,任何一個國家的消費需求不可能建立在公務接待上。即便短期內,諸如高檔酒水、高檔賓館等需求出現下降,也不可能因此影響中央遏制三公消費的決心。恰恰相反,這種下降也許正是高檔消費品市場走向健康的一個起始。
政府需要讓老百姓堅信整治公款吃喝的決心不改,需要進一步出臺各種配套政策,更需要盡快“曬”清楚三公賬簿,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說,“三公經費公開形式要通俗 讓百姓看得懂”。唯有如此,人民群眾才能監督“三公經費只減不增”的承諾是否兌現,才能檢驗各地公款吃喝大為減少的成績單是否真實。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