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17日 08:53
來源:東方今報
□東方今報評論員 李長需
進入1月,各地“兩會”相繼召開。與全國“兩會”一樣,明星代表、明星委員又成為媒體的關注熱點。引人注目的是,14日召開的政協廣東省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了十一屆廣東省政協委員名單,其中馬鼎盛、周星馳、湯鎮業等明星均在名單之列。“星爺”當了政協委員,消息不脛而走,熱門話題之中,質疑的聲音響起:“星爺”當委員,靠不靠譜?
明星當政協委員,早已不是什么新聞,“星爺”的當選,不過是又增添了一例而已。按說,明星只要具有代表性,能夠代表所在的界別,也有影響力,且本人亦愿意履行委員的職責,在符合條件前提下以政協委員身份參政議政本在情理之中。但值得注意的一個現象是,這幾年來,只要有明星進入政治舞臺,無論是地方“兩會”還是全國“兩會”,都成為媒體圍追堵截與公眾關注的重點,而媒體的關注焦點往往有“泛娛樂化”的傾向。比如,面對明星委員,媒體不是針對有關議案提案進行提問,而是熱衷于“今天拍什么戲”、“明年上不上春晚”等諸如此類的話題,脫離政治現實,滿足窺探欲望。
這種“泛娛樂化”是“兩會”上不應該出現的風景,媒體和明星委員本人都需引以為戒。
明星成為委員,可以借助其明星身份,將提案、意見或建議更廣泛地傳播,從而被更多的民眾了解與認同,這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有著十分顯著的積極意義。事實上,在明星委員中,確實有不少人就發揮了這種正面作用,比如全國政協委員、著名主持人崔永元,他的每個提案都經過縝密思考和扎實調研,為民眾的利益鼓與呼,大膽犀利地提出了不少批評與建議,經常贏得輿論與公眾的贊譽,其盡職盡責所獲得的公眾信任,顯而易見。這樣的明星委員,無疑能將參政議政的作用發揮得更加充分。
所以,對于明星委員,不能用貼標簽的方式來看待,不能武斷地說,明星委員就是花瓶,明星委員就是“跑龍套”的。討論明星該不該當選委員意義不大。關鍵之處在于,他在履行委員職務期間,是否盡到了一個委員應盡的職責;是否身在委員的位置,為公共利益發聲并付諸行動,贏得公眾信任和社會認可。
如今,“兩會”越來越透明,誰在認真履職誰在隨便敷衍,都有一個“公共性”的標準,在日益開放的語境之下,明星要想對得起“政協委員”幾個字的分量,贏得公眾及輿論的信任,除了認真履職,并無他途。至于“星爺”當委員靠不靠譜,這要看“星爺”有沒有準備好?
相關新聞
更多>>